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3)

2017-08-18 01:59
导读:表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类型 Tab. 2: Type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3.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 城市化与经济协调

表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类型
Tab. 2: Type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3.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 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和较强的互动效应,但并不是所有地区、 所有阶段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都能达到共振耦合,其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4,10]
3.1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依据 1993—2005 年数据,采用第 1 节的评价方法,按照公式(1)计算经济发展水平综 合指数、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协调度,得到四川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 发展协调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图 1)。
图 1 1993-2005 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
Fig. 1: The assessment result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in 1993-2005
由图 1 可以看出,近 13 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始终处于上升趋势,城
市化与经济发展从不协调转变为协调,协调度界于Ⅰ类—Ⅵ类之间,协调度的标准差达
1.388,说明两者之间协调度存在着波动性。以 2000 年为拐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大 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00 年以前为不协调时期,协调度为负值,2000 年后进入协调时
期,协调度为正值。产生上述拐点的原因,主要是在 1999~2000 年期间,城市化综合水平
指数与经济综合水平指数均由负值转为正值,两者的协调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化,逐渐向好的 方向发展,使得协调度从 1999 年的Ⅵ类失调型转变为Ⅰ类协调型,这样的变化取决于经济 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双双长期增长的积累和增长速度提高的推动作用。从图 1 可以看 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和城市化综合水平变化曲线也在 1999 年左右出现拐点,2000 年以后 两者的增长速度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对单指标的分析显示,各指标变化也大多出现类似的 情况,如 GDP 增长曲线在 2000 年出现了突变,增长率开始增大,即 GDP 的增长速度加快。 人均 GDP 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此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在 1999 年以后同样出现快速增长。其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它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些变化
均与 1999 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我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和资源大 省,四川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资金、规划布局、以及相关政策方面均具有一定 的优势,促进了该地区在这一时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两者的综合指数由负值转 为正值,协调关系加强,从而实现了协调度“质的跨越”。
图 3 2005 年四川省各市(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
Fig. 3: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in 2005
2005 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各市
(州)缺少Ⅳ类欠协调型,分别属于Ⅰ、Ⅱ、Ⅲ、Ⅴ、Ⅵ五种协调类型。其中大部分地区协
调度较差,以协调度Ⅵ类失调型为主,约占 60%。(2)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着显著 的差异,各地区协调度标准差达 1.140,中部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少数地区和攀枝花市协调度
较高,攀枝花市、成都市、德阳市、自贡市属于Ⅰ类协调型,这几个城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都属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达到整体优化,协调度高。这些区域应把握好
城市化发展规律,促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实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3)川西
北经济区的阿坝州属于Ⅱ类基本协调型,由于该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以小城镇为主, 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消除城市化进程 中的限制性因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4)北部的绵阳市属于Ⅲ类,即经 济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为负,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和协调度均为正,城市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但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城市化带动经济的发展,两者处于相对优化的趋势,在今后的发展 中,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5)从各市(州)的协调 度空间差异来看,对四川省影响贡献率比较大的城市依次是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自 贡市等,这几个城市的协调度类型与整个四川省的类型相一致,具有带动和辐射的重要作用。 其中成都市的贡献最为突出。
上一篇:扶贫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浅议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特点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