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循环经济下排污收费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2017-08-25 04:0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循环经济下排污收费机制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经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循环经济及排污收费制度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背景下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以及排污收费制度的经济学原理,及其在运用过程中的局限性,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分析循环经济背景下的排污收费机制,促进排污收费制度的创新,保障循环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 排污收费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是在强化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大。而循环经济是要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达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一种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环境保护问题
  
  (一)理论依据
  循环经济寻求的是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将资源环境纳入到经济运行分析框架当中,但是资源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其存在很强的外部性,从而造成市场失灵,因此,缺乏切实有效的市场激励和利益驱动机制成为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国际环境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经过了三个时期发展的历史集合。
  1.庇古理论。1920年庇古出版的《福利经济学原理》,被公认为是当代公共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庇古从生产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离中,看到了“市场失灵”的表现与政府干预的潜在可能性与合理性。即工厂生产的成本是私人成本,但生产本身会造成污染,因而它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了“负外部性”,这就导致了企业生产的总成本(社会成本)——其中包括生产污染带来“负外部性”,成本(外在成本)将大于其企业实际支付的私人成本;而市场机制本身无法通过价格机制使企业经济行为的外在成本内在化,无力使这两种成本达到平衡,而导致了市场失灵问题。这就为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干预行为(如通过向工厂征税来补偿污染受害者等)提供了合理化依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科斯定理。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科斯教授,在其1960年的著名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对庇古的观点提出了挑战。科斯认为,只要产权界定清晰、交易成本足够低,无论最初将这种产权授予谁,当事人之间总是可通过自行协商、通过讨价还价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因此市场本身具有解决“外部性”的机制、并非只有通过政府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至于到底应用何种方式解决“外部性”,应视政府与市场运作的成本比较而定。后人将科斯的这些观点归纳为科斯定理。
  就以上两个观点来看,庇古理论发现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离,由此得出政府干预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科斯定理则强调市场具有一定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政府的干预应当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或应当进行两者的结合。
  3.对政府行为渊源的再探讨。其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和布坎南。1962年,斯蒂格勒发表文章:《规制者能规制什么》,其中特别强调,应当将政府的规制目标与实际规制效果分开来考察;如果规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除保护公共利益的动机外,政府必然存在进行规制的其它原因,即有可能规制是利益集团对规制的需求、与规制者对规制手段的供给之间的结合,以便实现各种利益的再分配。
  (二)循环经济下的环境保护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各国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征收资源税,排污收费,事故性排污罚款,实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奖励,提供建造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等。这些方法实质是要获益者补偿,也就是生产的资源环境外部性通过政府行为将其内在化问题。由于企业、个人的环境保护活动兼具自益和公益性质,其活动所产生的公共利益实际为社会所共享,这样便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企业所创造的利益不能独享,形成利益外溢;二是利益的共享,使环境保护活动演化为一种特殊“公共消费”。这两个结果都必然产生利益耗损补偿的要求。由于“公共消费”的消费者实际是社会的全体成员,补偿的责任就推广至全体成员,这就是环保责任的分散化和社会化经济学原理。要求污染者付费,也就是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在化。由于排污就是利用了环境容量,即当排污者获得个体利益时,其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其差值由全体社会成员来承担了。这就对社会造成了不经济。这部分成本应当由排污者承担(其实质还是获益者补偿,排污是对环境容量的利用)。由此可知,要想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将外部性内在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实行排污收费,因此排污收费制度是出现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污染控制手段。
上一篇:配送中心管理优化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