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战略下武汉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选择
2017-08-26 06:4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中部崛起战略下武汉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选择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回顾以及对产业集群的战略竞争优势的研究,深入思考了武汉市在中部崛起中所特有的经济条件和发展优势,提出了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武汉市实施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部崛起 产业集群 路径选择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同一类型或相互关联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或聚集。产业集群的壮大,对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如美国硅谷的IT产业群、意大利的纺织产业群、荷兰的花卉产业群、法国的面包产业群、日本的办公设备产业群和汽车产业群等。我国于20世纪80-90年代建立了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自身的经济腾飞,而且有效带动了整个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高度集聚化和化特征的产业集群。广东省传统产业领域比较成熟的企业集群近60个,形成了玩具、食品、服装、电子、家电和陶瓷等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浙江省现有温州电器和皮鞋、义乌小商品、海宁布艺、宁波袜子、平湖服装等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519个,年产值达到6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大多也是依靠产业集聚效应而在经济上获得迅速发展的。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中部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武汉,集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和深厚的工业基础于一体,理应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其应有的区域中心增长极的作用,成为提升中部整体竞争力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并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因此,武汉市要根据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经验与启示,结合武汉市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加快实施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挖掘现有优势产业的潜力,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部崛起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概览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产业集群的研究热潮。第一个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是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马歇尔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阿尔弗雷德•韦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次使用了聚集因素。随后,罗煦、佛罗伦斯对聚集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克鲁格曼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其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是收益递增。尤塔德把企业间合作模式分为:群、网络和战略伙伴。波特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Magnus Holmen和StaffanJacobsson探讨了产业集群的确定问题。J•Vernon Henderson、Zmarak Shallizi、Anthony•Venables从经济发展和地理的角度探讨产业为什么会群集、新集群是如何形成的、脱离集群的后果等问题。Nicholas Craft,Anthony J•Venable利用新经济
地理学理论,探讨地理集聚对经济绩效、规模和区位的重要作用。
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较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是王辑慈,她归纳了五种典型的产业集群及其面临的问题,强调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刘国君认为,产业集群是报酬递增的加速器。许仁祥认为,产业聚集是城市聚集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魏守华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角度研究产业集群,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继梯度推移、增长极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之后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陈建军的江浙模式研究和孟庆民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聚集研究最具代表性。对于国内产业集聚的研究,众多学者认为,产业集群理论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
大学排名
产业集群的战略竞争优势
国内外实践证明,发展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并释放集群效应。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发展产业集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竞争优势。
(一)有利于形成化分工与协作
由于集群内部企业布局集中,形成了高效的化协作体系,产业集群形成的化可体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整个集群致力于同一产业,第二个层次是集群企业基于生产链的不同环节而分工生产。这种化分工生产不但可以铸就某一区域、某一产品的品牌价值,而且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大量的企业横向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进人行业的壁垒,增加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与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由于以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同行的企业利用地理的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购销等活动,不仅使原材料成本降低,也使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大幅下降。此外,集群的群聚效应,使得产品的单位环境成本、信息成本和配套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减少,为提高集群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利于技术创新
由于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可以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成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创新常常来自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因为在产业群中,新工艺、新技术能够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易于被接受,使创新费用降低。相似的文化背景有利于提高企业之间相互的接受和吸收能力,化分工与合作也加强了核心能力的传播与共识。正如一位创新理论的先驱所说的那样:创新不是孤立的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分布,而是相反,它们趋于集群,或者说成簇地发生。20世纪90年代,OECD成立了专门的集群政策研究小组 (Focus Group),他们甚至将 “产业集群”等同于小范围的创新系统。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有利于提升区域核心力和竞争力
产业集群作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其自身的规模扩张优势远优于单个企业,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规模,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一是新企业的扩张,二是产业链的扩张,三是产业整合力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实际上使得企业核心力通过集聚获得了个体企业无法获得的整体功能和系统功能,区域核心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样,由于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政策成本)的降低,集群内企业的激烈竞争也使企业竞争力得到较大地提高。加上集群的体制优势和整体协调优势,使得区域竞争力大大提高。
(五)有利于加速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产业空间积聚导致了现代城市的加速发展,没有产业集聚的城市,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极大的局限。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工业化必将大大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集群将是城市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形式。第一,产业集群有利于骨干产业的形成,有效地提升城市中心辐射作用和城市竞争力,产业集群多半是和城镇发展相伴而生的。第二,有利于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的确定,为合理确定区域城镇体系奠定基础。第三,有利于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城市人口集聚提供必要的条件。
中部崛起战略下武汉市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大力引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借助于武汉市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转移,正在向现代化工业基地的方向迈进,现已形成钢铁、汽车、第三产业等支柱产业。但武汉市的产业无论在规模上、数量上和质量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面临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压力,区域内成长起来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区域内产业的化分工与协作还不完善等。因此,武汉市要根据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经验与启示,结合武汉市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加快实施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挖掘现有优势产业的潜力,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部崛起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一)投资导向战略
中部崛起需要优势产业集群支撑,就武汉而言,要集中发展形成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武汉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三高两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关联度、低能耗、低污染)为原则,通过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形成高技术化、知识化、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在整体产业集群中的规模。第一,优先支持“武汉•中国光谷”成为真正的“中国光谷”而不是“湖北光谷”。武汉的光电技术全国领先,特别是3G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整个中部崛起最具潜力的“引爆点”。整合全国的相关智力、物力、财力,支持武汉真正打造出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光谷”。这不仅对提升武汉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至关重要,而且对我国抢占知识经济的阵地、提高综合国力具有战略意义。第二,重点支持武汉发展现代制造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制造业。武汉的电动汽车是又一项全国领先的先导性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关部门应将此列入“国家战略”并尽快落实,给予重点扶持。第三,大力支持武汉发展现代服务业。武汉市要发挥龙头作用,就不仅要发展现代制造业,更要有高水平的服务业,以辐射周边,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武汉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天然优势,而现代物流网络对城市圈和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组织作用,武汉要加大以现代物流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港口和黄金通道、以及陆上铁路公路交通的多元化手段,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使武汉成为中西部沿江经济带的最佳物流节点,将全成本的压缩空间真正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在创建中部地区一流工业基地的同时,围绕功能区的开发建设,根据充分发挥集聚效益的原则,配套成龙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全方位开放战略
第二、三产业并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并重,国内外两个市场并重是武汉市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基础,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则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选择。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同时,加快信息技术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渗透,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选择一批对企业信息化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继续加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智能控制等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普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三)全面创新战略
制度创新是实行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帮助者向化发展,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市场营销发展产业集群等。政府制度创新是要形成一种政策调控、间接干预和优质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一个 “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以期解决诸如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包括政策创新及其服务创新,优化创新环境,为产业集群、科技进步与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分散的企业逐步向产业集群集中,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善于利用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改善产业集群的融资环境;要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继续扶优扶强,集群发展;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要发挥政府采购对国内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四)武汉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战略
正确处理武汉城市经济圈关系,有利于资源在更广阔范围内优化配置,有利于武汉城市经济圈区域内部的优势互补和区域内外的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武汉城市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要处理好武汉市内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既要区别和突出武汉市各功能区的产业特色,明晰产业分工,又要增强功能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要按照 “产业链”规律,搞好功能组合。二是要处理城市经济圈区域之间的关系。实施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的产业结构调整, 并进行城际间的合理分工。要以各圈际城市的政策、资源、机制、区位、功能等优势,与武汉市的商贸、金融、人才、信息等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从而实现 “武汉支持各城,各城推动武汉,相互并举,共同发展”态势。三是要处理好武汉城市经济圈与圈外的关系。作为牵头城市的武汉应充分利用黄金水道优势,以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充分发挥武汉城市经济圈综合优势。主动承担全区域内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的全面开发、区域产业结构的整合、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建设、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完善、区域与国际接轨及对内对外关系的协调等等;周边各城市应配合武汉市实施共同的战略目标,提供全区域、全方位的环境和条件,更加积极地做好本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各项具体,积极推动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扎实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2.[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 [M].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
3.刘吉发.产业政策学 [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龚仰军,应勤俭.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5.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 [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