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2017-08-31 06:1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本文基于可获得的数据,筛选出一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
【摘要】本文基于可获得的数据,筛选出一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在规模、效益、国际化程度、成长性、发展潜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 高技术产业 因子分析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地区产业竞争的基本格局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并且,区域产业的竞争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是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战略产业。因而,正确评价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竞争力最早是由波特提出的。他在1990年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该模型将产业竞争力分为六大要素: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作用及政府作用。这一模型比较适用于发达国家。Cho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九大要素模型” :资源禀赋、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持产业、商业环境、企业家、工人、职业经理人和工程师、政治家和官僚,该模型同时强调了人和物的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IMD则从创造财富能力的角度界定产业竞争力,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或地区)在世界上具有均衡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赵洪斌将产业竞争力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技术发展水平、 资源禀赋条件、独有能力、市场结构以及外部协调和支持的条件及环境。 同时指出在上述几个影响因素中,技术水平也就是能够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技术水平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盛世豪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是产业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金碚在《竞争力经济学》一书中将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产业组织、 产业集群等范围, 甚至从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竞争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上述理论表明: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本文正是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筛选出一组指标体系,从产业的规模、效益、国际化程度、成长性、发展潜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层次及内容(见表1)
2、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200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获得了我国30个省级区域(除西藏)高技术产业评估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并对其进行三年的算术平均,以消除个别年份偶然因素的影响。
三、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以上选取了30个省级区域,16项指标构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矩阵,这些指标间一般不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找出几个较少的有实际意义的因子,来反映原来数据的基本结构,达到降维的目的。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排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SPSS运行结果,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情况(表2),KMO值为0.77,适于做因子分析; Bartlett球体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同样证明可以做因子分析。
1、找出公共因子
SPSS运行结果得到了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取了3个公共因子。如下表3所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由表可以看出,这3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2%,说明这公共因子包括了这16个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因此用这3个因子来评价各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是可行的。
2、进行因子分析
上表反映了公共因子与各指标变量之间的关系:
F1在X1、X2、X3、X4、X5、X6、X7、X8有较高的载荷量,X1、X2、X3、X4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规模情况;X5、X6、X7、X8、X9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营运能力。因此,称F1为规模能力因子,它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的60.916%的信息。
F2与X10、X12、X15具有较高相关度,而这些指标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成长性。因此,称F2为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11.323%的信息。
F3在X14、X15有较高的载荷量,这两个指标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因此,将F3定义为发展力因子,它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的9.956%的信息。
3、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用回归法计算各公共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以此来分析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具体特征。如下表5所示:
表5 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综合得分及排名
4、因子分析结果
由表5可见在F1(规模能力因子)方面,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较强,新疆、宁夏、青海、海南、甘肃最差,这与综合竞争力情况相似。由此可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性,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层次实在技术群。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之所以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能走在前列,是因为这些地区具有传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并且这些沿海地区改革开放领先于全国,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和环境。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F2(成长因子)方面,山东、黑龙江、安徽、浙江、四川名列前茅,这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一致的;而新疆、重庆、海南、宁夏等省市则相对较差,这些地区多为偏远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在F3(发展力)因子方面,北京遥遥领先,作为首都城市,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群集,为北京将来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辽宁、河南、河北等地发展潜力也不错。相对而言,青海、甘肃、贵州等地排名靠后,主要是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相对缺少高层次的人才资源,研发能力较差。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较强,西部偏远地区相对较弱。当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文化也存在差异,因此应该按照区域个性化和产业差异化发展理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从自身所处的区位、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立足地方经济的特色来发展高技术产业。
虽然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比较靠前,但是这些地区的成长竞争力后劲不足,因此这些地区应该注重高技术产业的调整,不断进行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以高技术产业为导向发展传统产业,从而诱发新的高技术产业门类,为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对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地区,政府应在制定政策方面适当向高技术产业倾斜。虽然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但它同时伴随着高的回报,并且高技术产业具有“种子”的功能,它能加快传统产业的整体进步,催生新兴产业,使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的体系日趋成熟,带动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2] Cho , Dong - Sung1 A dynam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 the case of Korea 〔J〕1 Journal of Far Eastern Business , 1994
[3] International Instiu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 IMD) :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 1996
[4] 赵洪斌:论产业竞争力[J].当代财经,2004(12)
[5] 刘小铁等: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3(11)
[6]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7] 张克俊等:产业集群与西部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6(1)
[8] 赵玉林:高技术
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