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摘要:城乡差距的缩小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城乡差距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得出:缩小重庆地区城乡差距应加大对农村的政策、资金支持;通过“三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挖掘农业潜力,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城乡协调 城乡差距 富余劳动力
城乡发展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得出了众多不同结论。1954年,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认为: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问题,即通过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诱发产业结构的演变,使城市化水平提高,二元结构消失。而哈里斯、托达罗则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城市病”,“农村病”的根本途径。美国地理学家芒福德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论是“城市优先发展理论”还是“城乡均衡发展理论”,都只是从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的现实出发,并没有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国内学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认为:解决我国的城乡问题应该采用非均衡的协调发展模式,即发展政策有所倾斜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城乡利益,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良性互动。
重庆地区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从1985年到2005年,重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仅从325.24元增长到2809.32元,年均增长仅118.2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乡收入差额从487.16元上升到了7434.67元;城乡收入之比从2.50:1扩大到3.65:1,城乡收入差距逐步加大。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 农村消费结构简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别大
2005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142.42元,其中食物支出1130.35元,恩格尔系数达52.77%,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上支出为95.96元和95.78元,分别占总支出的4.47%和4.48%;而同期城市,恩格尔系数仅为36.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分别占总支出9.85%和6.77%。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差别较大
1.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较低。2004年重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共有229万人,覆盖率9.4%,低于总体小康10%的最低标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顿状态。2004年全市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1.6%;农村社会救济面较窄。至2004年,重庆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共4900人,享受定期救济人数共49.83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1%,而同期城市居民享受定期救济的百分比为8.9%;农村失业保险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同期城市居民领取失业保险的百分率达到了80.96%。
2.保障机构不健全,管理不科学。由于农村面积大,相关管理部门的分支机构只到县乡一级,农村基层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同时,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支付、风险防范等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手段落后。
(四)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落后,严重制约城乡差距的缩小
农村基础设施上,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4.2%;少数行政村不通公路,有部分村未通水泥路,道路交通状况恶劣。社会事业上,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经费仅为城镇小学和初中的33%和85%,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远远低于城镇水平;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设备老化、陈旧,药品供应不足,缺乏重大疫情的预防预警机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重庆地区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一)城乡发展政策及制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为迅速恢复和发展我国工业产业,国家实施了一整套城乡隔离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差别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影响了农村地区农民的增收和致富,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呈弱质性。
改革开放后,国家虽然放宽了城乡居民的流动政策,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民的社会保障几乎处于空白,绝大部分农民仍以土地为唯一保障,大量进城务工农民依然持有土地,使得农村土地无法集中发挥规模优势。而且,在国家“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和有条件地区”的政策引导下,重庆农村成为经济发展的盲点,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地区距离进一步拉大。
(二)资金投入的不平衡
由于农村的资金投资回报率远远低于城市,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在向农村进行资金输出时总是极其慎重。首先,在政府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吸引外来资金、发展地区经济为目的。与农村相比,城市对外来资金更有吸引力、回报更快,因此政府在进行决策时总是偏向于向城市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而对农村的投入则相对较少。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5年重庆市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为1261141万元,其中向农村投入总资金为34966万元,占投资总额2.8%,而向城市投入的总资金达1226175万元,占总投资的97.2%。其次,在社会资金方面,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使城市地区无论在投资环境还是在产业选择上都具有吸引社会资金的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政府资金流向的导向作用,社会资金必然向城市地区聚集,产生资本的聚集效应,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内容来自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