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南京市政府救楼市,是在欺负老百姓手里没有选票!
作者:阿道夫2世 发表于:2008-09-28
南京市政府20条房产救市措施终于公开出台了,具体这20条政策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我不讨论,我只感觉这个南京市政府有点欺负人,欺负南京老百姓手里没有选票!
若论中国楼市那里跌的最狠,非深圳莫属,据说有的楼盘价格遭到了腰斩。深圳的炒房客也闹过“断供”这样事,但是至今好象深圳市政府还是没有“救市”。
为什么呢?
假如我是深圳市长,我就不会救市。因为深圳马上要搞试点了,1旦在这个时候搞所谓的“救市”,那么起码有超过50%的可能下届政府就要换人。
现在深圳市政府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考虑,我们也是瞎猜,也许这只是1个巧合。
如果说发生在深圳的事情是巧合,那么发生在南京、西安的事情就是必然了。
在中国目前的中心城市,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达到了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半,当地政府当然把开发商当成祖宗1样的供起来。至于反对的声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即便反对的声音再大,你又能怎么样?你还敢怎么样?
南京市政府你还别不服气,有胆你们可以搞个民意调查或类似的调查,你们敢吗?
相关新闻:
南京20条房产新政救市 购房市民可获财政补贴
房地产市场遭遇“寒冬”。南京市政府昨日正式出台《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共210条政策,力挽寒气逼人的楼市。
南京市房产局副局长郭宏定说,出台这个房地产新政,就是要表明政府的态度,目的在于稳定市场的信心。
据了解,今年以来,南京市商品房成交量明显下降,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土地成交、新开工面积等主要先行指标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新开工面积今年1至7月出现百分之210的负增长,土地出让成交下降5成以上。
2.地方政府救楼市是螳臂当车!
最近,地方政府救楼市之风愈演愈烈。
2008年10月14日,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购房入户实施范围扩展至老城区、政府给予个人买房1定的税缴补贴、放宽房企受让及开发期限等系列措施。同日,上海市再次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自即日起,对第1次购买自住住房且有2个人及以上参与贷款的借款家庭的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上限从10万元调整为20万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地方政府救市从西部的重庆、西安开始,延伸到中部的长沙、武汉,再发展到东南沿海的福州、厦门,而今,又蔓延到了南京、杭州和上海,如果听任地方救楼市举措蔓延,中央此前出台的多个房地产调控政策将被彻底架空。中央从2005年至今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屡屡因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而遭化解,最终失信于民。倘若地方政府带头对抗中央,不仅恶化住房民生,使民众心寒,亦会使中央权威遭到无情削弱。
受次债危机影响,当今世界,无论是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房价都处在下跌轨道中,这是大趋势使然,是不可抗拒的。而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中国的房价,除了深圳、广州等为数不多的地区,大部分地方同比仍在上涨,只是涨幅趋缓了1些、成交量下降了1些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去救楼市,力阻房价的自然调整,乃是1场逆经济规律行事的闹剧。
地方政府救市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就是为热钱抽逃提供天然良机。目前,随着次债危机的恶化,全球流动性紧缩加剧,资金急切地从高估值、泡沫比较严重的资产中撤离。盘踞在我国楼市中,已经获利丰厚的热钱,亟需高位撤离。我国楼市,是世界上泡沫最严重的楼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所认为的房价收入比在3倍到6倍是合理水平,超过6倍房价就是太高了。而北京4环内的房价收入比是27.8倍。这种情况在我国非常普遍。9月24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发布报告断言:国内住宅价格会1跌10年,缩水50%是完全可能的。我今年年初也撰文指出:中国许多地方的房价就相当于股市6000点时的位置,高处不胜寒。地方政府救楼市正好帮了热钱的大忙,而热钱1旦撤离,中国房价将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80%网络民意阻止不了政府救房市?
楼市该不该救,在我看来已经不重要了。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在80%的网络民意表示反对的情况,怎么还有人悍然出台政策?
4.中国房产"涨了10年没人管.刚掉几天就要喊救市?"
中国社科院赴美考察团日前发布报告认为,过去那种高度依赖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将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做法,可能扭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甚至诱发社会矛盾。(《中国证券报》)
这个报告非常及时。的确,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现象。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1个重要原因就是房产投资衰退。不管政府愿意不愿意承认,我国房地产已经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作为技术含量极少的“空心化”产业,竟被地方政府当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是何等危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很难想象,1个在国际上有足够竞争力的大国、强国,其崛起靠的不是科技、实业、教育,而是建立在所谓“全民皆房”的“繁荣兴旺”上。美国以往的支柱产业是铁路、钢铁、石油、飞机和汽车制造业,现在是航天、信息产业。日本是靠汽车、电子、光学和计算机产业奠定世界经济第2的基础,实现了国家复兴。而我国却是把开发商声称只为富人“盖房子”的房地产业当成了支柱产业,而真正的支柱产业反而被忽视。房地产业能使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吗?显然不能。
房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是不可能使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遗憾的是,为了保住财政收入的增长,1些地方政府仍在明里暗里帮助开发商。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或是“倒逼”增长方式转变的大好时机,希望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者做出理智的抉择!
5.救不救市房价都要跌
单位食堂的大师傅前些天问我,现在买房划不划算。我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他刚工作的儿子已搞上了对象,我劝他先把荷包捂紧了,静观楼市翻云覆雨再说。
上周4,由南京领衔,国内18座城市的政府纷纷出手救楼市。另有信源模糊的消息声称中央政府对地方救楼市予以默认。
大师傅急了,悄悄跑来找我,担心政府1出手,刚有点下行的房价岂不又要上蹿。我劝他莫慌,就算涨也是强弩之末,继续捂紧荷包静观之。
作为民意表达渠道之1种,新闻时评圈最热闹,几乎众口1词地质疑地方政府救楼市。
楼市评论,我已放弃好些年了,自以为该说的话几乎已被说光了。今日重新就楼市谈点看法,首先想说,任凭时评界众笔友如何反对,1些地方该救楼市照救不误,人家才不会顾忌新闻时评这点小民意。很多时候,那些决策救楼市的人,压根就不看(屑)反对救市的新闻评论。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还记得,2000年时听说我老家的政府突然拧小了供地的水龙头,我就下意识地作出判断,劝身边的亲朋要买房赶紧下手,不出1年商品房价要乘直升机了。后来的事情就无须费笔墨了,时至今日,房价稍有下行,受打击最大的也许不是开发商,也不是房贷机构,而是“卖地财政”的思维。1些城市直接或间接救楼市急不可耐,正好印证我的上述判断——这是把救楼市的漂亮外衣扒光的判断。
行文至此,但愿人们能想到易宪容先生,自2005年起,他1直撰文唱衰楼市,为此差点儿丢掉社科院的铁饭碗,大伙不妨掂量1下,假如与易先生结怨的只是众开发商,他们有如此大的能量么?
得出救不救市房价都要跌的结论,无须高深的经济理论,只须回归常识。以常识解读房价走势又叫生活经验。它能告诉每个成年人,凡商品有涨必有跌,大涨必大跌,暴涨必暴跌,这是规律亦叫铁律。房价暴涨太离谱,天怒人怨已有经年,怎么地,那些个在楼市上过度投机的暴发户们1定会呑下苦果,此乃物极必反。
地方出来救楼市至多为已逼近下行周期的房价打1支强心针,在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地方以救楼市为饵儿,正帮着开发商抓紧出货。
导致房价继续疯涨的外部环境已出现变化,全球经济要从下行周期中重新走出来,没两3年时间不可能,楼市中的中外投机者能开溜的比兔子跑得还快,没跑脱的想滑脚已经很难。任何商品价格,只要投机者离场了抑或不敢轻率进场了,其价格回归实质价值也就不远了,这也是铁律。
支撑房价坚挺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限于篇幅我不作展开。不知何故,1个最大的变化却不为楼市评论家所广为关注——假若宅基地可以流转,农民宅基地1旦成规模入市,纵有清规戒律百条千条,看得见之手是无论如何管不住的。
6.救楼市不得人心:逼死多数人还是逼死房产商投机客
近来,政府将要“救楼市”或者已经在“救楼市”的消息不断传来,而且消息涉及的规格越传越高,16日,《新快报》报道的标题是“全国10余城市出手救房市房产新政可能下月出台”,说是继南京、长沙、宿迁、沈阳、厦门、西安等12个城市之后,长3角重镇上海、杭州日前不约而同对楼市的低迷状态宣告“出手”,加入救市大军。“救市”措施是5花8门,反正1句话,引诱在调控中受到限制的“购房者”们跑出来把楼市烘托旺。
舆论紧跟着祭出“红头”,《南方日报》以标题“中央对地方政府拯救楼市行动采取默认态度”说,针对近期以来1些地方政府频频出台的救市行动,中央采取的是“默认”态度。本来草民想,“默认”就是1种比较尴尬的形态,可能因为“调控”是你定了,这回要“反调控”了,只能任由地方只做不说了。但是,这种“默认”只保持了1天,17日,更加猛烈的“救市”消息之风刮起来了,因为有媒体报道,“红头”们不再甘于“默认”,而是要“公开认”了。
17日,3条报道悍然亮相,《上海证券报》以标题“上海常务副市长:部分城市救楼市是利好”发出报道,说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大家对房地产市场都在等待观望,…房地产市场既有1个地区性的特征,但是它又是和其他城市和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和政策联系在1起的。最近部分城市采取了1些新的措施,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是1个利好消息。”;《广州日报》以标题“发改委肯定地方救楼市行动经济刺激计划拟出台”报道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长3角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部分城市采取的新措施是个利好消息,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进1步研究1些必要的、地方政府可调控范围内的政策,目的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而《中国新闻网》的标题更为震撼,“全国性房地产救市方案上交国务院”,说“权威人士”出来说话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已经制定了1套房地产“救市”方案,并上交了国务院,政策出台只待合适时机。
“救楼市”的理由是“形势严峻”,草民猜测,是不是已经预感到“濒临崩溃的边缘”了,《中国新闻网》透露,城乡建设部关于当前房地产形势的分析报告…对当前的房地产交易量、交易金额做了具体分析,整体观点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已经很严峻。
直辖市的副市长、发改委的副主任出来喊话放风,主管部门发出警告,核心在目前房地产的形势“很严峻”,怎么个“严峻”法呢?因为房地产商们、主管部门们盼望的“金9银10”的购买潮没有出现,反之是1片愁云惨雾,以北京为例,9月份,北京成交期房商品住宅仅2790套,成交面积为33.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76.2%和77.6%,环比分别下降31.3%和21%。现房9月份共成交1597套,成交面积为25万平方米,同比依然下滑30.9%和35.1%。
北京是个特例,北京的商品房刚性需求相对要“强”1些,其它地方就未必,着急“救市”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以草民的观察,讲这些话,作出这些判断,制定这些政策的人士,恰恰不是为高房价所伤害最深、最痛的人。房地产业因为房子卖不出去而“严峻”他们着急,这么多人要解决住房、或者改善住房条件而无力支付首期、无力负担按揭贷款他们却好像“视而不见”。有1个衬托,草民的1位同事讲,外地来京赴任的官员,可以保留原任职地拥有的福利房改房,还可以在京以经济适用房的房价买房,“火不落在自己的脚背上不知道疼”,伴随买房自住者的几乎是1生的“严峻”,谁来关注。
“救市”借口冠冕堂皇,“目的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什么叫做“平稳”,草民认为就是不大起大复,不疯狂,涨有理由,跌有根据。草民看到这样的对比,北京金星园2005年开盘的时候,均价是6000元/平方米,2007年2手房成交价格达到21000元/平方米,最近年成交价格约为18000元/平方米。两年之中,该楼盘上涨了300%,平均每月上涨12%,这种飞速的上涨,可谓“丧心病狂”、“歇斯底里”。《新京报》报道,“北京统计局副局长称将公开房地产业利润”,要计算利润,就要计算成本,麻烦统计局告诉大家,房价凭什么两年涨了300%,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疯狂。
可惜房价硬是不计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据说在1些地方已经达到40%,GDP反映了官员、政府的政绩,房地产的贡献就“计入”了,CPI反映了民众的负担,房地产的贡献就“不计入”了,1进1出之间,房地产对官员、政府,显得如此重要,房价对官员、政府又显得如此的妩媚,但对大多数民众却显得如此张牙舞爪,这头行将吞噬大多数民众1生的幸福和财富,造成社会民众民怨沸腾的的怪兽,“救”它何益?
有经济学家说“买不起就租”,也是典型的“火不落在自己的脚背上不知道疼”,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