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提要﹕本文旨在經由一宏觀的反思,以儒學(6)

2013-05-01 18:26
导读:此外,面對批評,我的思維習慣是:凡是批評我都會思考他的道理在哪裡,如果沒道理,我就會想:如果轉個彎可能有道理,那道理究竟在何處,它也是一

此外,面對批評,我的思維習慣是:凡是批評我都會思考他的道理在哪裡,如果沒道理,我就會想:如果轉個彎可能有道理,那道理究竟在何處,它也是一種新的可能。雖然他所批評的“不是問題”沒有錯,但是他批評的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可能原有另外一個問題,使他誤認成這個問題,我必須要把它回到真正的問題點上去解決。我們必須解決了自己所發現的問題,而不只是解決他人所批評的問題,這是我的思維習慣。我認為我們作思想史、作哲學的,這個思維習慣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文壇論爭裡面常常是在回應人家的提問,卻告訴對方說:「你那個不是問題」,或許,其實別人所談的根本不是根源性問題,但他那個非根源性問題,是因為他不瞭解你的理論系統中本身所可能隱含的潛藏問題,你本身的潛藏問題才是根源問題所在,而由此一問題導生對方的疑惑與提問,甚至造成誤以為此乃根源性問題,若雙方的對談並沒有藉由他的提問而回到理論系統本身的、真正的、根源性的潛藏問題來,這是相當可惜的。這一點大概是我個人思維習慣的優處。找到問題背後真正的根源性問題,接下來思考問題如何解決,解決這個真正的根源性問題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學問是為己之學,我在解決我本身的問題。(本文原乃甲申年六月間在台灣中壢.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暨中文研究所「當代儒學專題」一課之結業講詞,由研究生游騰達總潤其稿,最後由講者加標題並修訂而成,這裡呈現的是其中的三分之二。)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内容提要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佛化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