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 摘要: 本文围绕着《周易》经传中关于“时”(6)

2013-05-21 01:09
导读:; 但是,落实到我们实践的具体方法上时,“神道设教”的迷雾显然应该澄清、摒弃,而应该代之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大而言之,对国际格局、国内政治状

; 但是,落实到我们实践的具体方法上时,“神道设教”的迷雾显然应该澄清、摒弃,而应该代之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大而言之,对国际格局、国内政治状况、形势、文化建设等等问题的研究,对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均应尊重客观事实,遵循科学的方法,慎重从事;小而言之,对自身发展中目标的设计、途径的选择等等,都应以理性的方法去处理。那种将《周易》的哲理歪曲为术数迷信的逆流邪气,应该坚决抵制;而那种随意夸大“《周易》哲理”的方法论意义,以“《周易》哲理”来简单地介入专门领域的似是而非的做法,也应该加以防范。

; 2.判断与施行

; 在《周易》的“时”之观念中,诸如“见微知著”、“终则有始”、“守时待变”等思想,对我们今天研判“时机”、“时变”、“时势”有借鉴意义,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程度已极大地增加,《周易》的“见微知著”,如《屯·六三》所云“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之类依单一或少量因素进行判断的情形,已经难以与现代社会生活进行类比,因此我们的今天对“时”的判断,应该综合诸多要素、诸多条件、诸多力量的整体加以分析。《周易》“终则有始”的变化发展的观念,表明时间的周流使自然的变易相生相成,悠久无限,所以它不说“始终”而必说“终始”。但是,这是与文明相适应的思想,有循环论的变化发展观的局限,如《泰·九三》所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者。我们的今天对“时”的判断,需要把握“终始”的枢机,而在分析“终始”转换之际时,更需要突破循环论的局限,表现出超迈古圣前贤的胆识。《周易》中关于“守时待变”的言论颇多,深察其意蕴,可知这些言论反映出的思想,绝非意味着时机有利时可以坐享其成,也非意味着时机不利时坐以待毙,其真义在于:正视现实,精于判断,积极而慎重地采取行动,利用有利时机,使举措趋于完美;转化不利时机,使局面得以改观。这种思想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果说,由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当时的“守时待变”较为、迟缓,而今天我们的“守时待变”则更需要《系辞传》中所引的语“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的积极迅捷的行动。

3.预期与修正

; 《周易》的“常中有变”的思想,指出了因为“时”中含有“变”的因素,所以宇宙万象才能异彩纷呈,历史才能生动奥妙。也正因为如此,“时”的机遇才显得宝贵。这对我们研判时势,把握时机,实施举措启发极大。在古代社会中,“常”为“经”为“主”,“变”为“权”为“辅”,而现代社会似乎以急遽变化为“常”态,但“常中有变”与“变中有常”绝非根本对立,“守常应变”与“处变促常”,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把握。“常中有变”思想观念,落实到行为中,就有一个“预期与修正”的问题。《系辞传》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颇有莫测高深的神秘感,但其理却又“至简至易”,即在会通“时”之客观性与主观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事有必至,理所固然,然而,世界的发展变化又不是机械呆板的。在科学分析、理性判断之下设定的预期目标,固然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实现,但如果拘泥呆板不能变通修正,亦难免有《屯》之初难、《否》之闭塞、《坎》之险陷、《蹇》之困顿……

; 由此,我们联想到由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共同署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这一至今仍被视为当代新儒学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中有论及“西方所应学习于东方之智慧者”的一节,称:

西方人应向东方文化学习之第二点,是一种圆而神的智慧。……所谓“圆而神”,是中国《易经》里的名词,与“方以智”对照的。……必人能于其普通抽象之概念原理,能才执即化,而有与物宛转俱流之圆的智慧,而后心之精神之运,无所不伸。故谓之圆而神之智慧。……而中国人则随处以此圆而神之智慧,体会自然生命,观天地化几,欣赏赞美活的人格之风度,以至以此智慧观时代之风会气运之变,并本此智慧,以与人论学,而应答无方,随机指点,如天籁之流行。[18]

; “圆而神”一说见于《周易·系辞传》,原文为“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智)”,是说明以蓍占卜时能将宇宙天地,社会人生的普遍哲理(“道”)与具体的事项圆通融合,从而显出它的奇妙;占得卦形符号后,则呈现出既定的形态,表现了奇妙智慧在具体事项上的运用、解说。当代新儒家将《周易》所倡言的“圆而神”的思维形式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加以赞许,并向世界人士推荐。“圆而神”的智慧神采,在它不拘泥,不僵滞,注重于互通互摄的宇宙大系统的整体性,这又从另一方面对我们把握、处理“时”之因素和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时”之义,大矣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方东美.原始儒家[A].方克立,李锦全.现代新儒家学案[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方东美.之精神及其发展·第三章原始儒家[A].黄克剑.方东美集[C] .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3]魏·王弼,唐·孔颖达,等.周易注疏[M].四库全书本.;

[4]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唐·李鼎祚.周易集解[M].四库全书本.

[6]宋·项安世.周易玩辞[M].四库全书本.

[7]刘大钧.“卦气”说与易传[A].刘大钧.大易集述[C].成都:巴蜀书社,1998.

[8]宋·邵雍.皇极经世书[M].四库全书本.

[9]余敦康.内圣外王的贯通[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10]宋·欧阳修.易童子问[A].欧阳修全集[C].北京:中国书店,1986.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本.

[11]宋·程颢,程颐.二程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1.

[12]宋·朱熹.朱文公文集[C].清刊本.

[13]廖名春.帛书《要》释文[A].朱伯崑.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C].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上一篇:; 2006年寒假期间,我有幸到长白山书院向山长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