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沪简二册选释(1)学毕业论文网

2013-08-14 01:04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沪简二册选释(1)学毕业论文网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必达於礼乐之△  《民之父母》2

△,原篆作 ,《考释》【1】释“宧,宀作艹”,或释“竹+原”。按,当以后说为是,其字从“竹”,从“厂”,从 “泉”。“厂”与“泉”借用一笔,所以容易误释为“宧,宀作艹”。“泉”旁参见《金文编》1621字所从,包山竹简86“泉”等。《礼记·孔子閒居》作“必达於礼乐之原”,《孔子家法·论礼》“原”作“源”。与简文相较,可知“原”,“源”,“△”均为一字之变。

奚耳而圣(听)之  《民之父母》6

“奚”,《考释》读“系”。按,当读“倾”。“奚”,匣纽支部;“倾”溪纽耕部。匣,溪唯深喉、浅喉之别,支、耕阴阳对转。《礼记·孔子閒居》、《孔子家语·论礼》均作“倾耳而听之”。

而得既(气)塞於四海矣  《民之父母》7

《礼记·孔子閒居》、《孔子家语·论礼》均作“志气塞乎天地。”按,“得”与“志”声韵均合。典籍往往可以通假。

諆命又密  《民之父母》8

“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孔子家语·论礼》并作“基”,《礼记·孔子閒居》作“其”,按,当以作“其”为优。“又”,《诗·周颂·昊天有成命》,《礼记·孔子閒居》、《孔子家语·论礼》并作“宥”。按,当以作“又”为是。“其n 有(又)a”句式或作“有a其n”句式,《诗》中习见。n为名词,a为形容词。故“其命又密”意谓“其命密如”。《汉书·扬雄传》“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简本“有”作“又”,可证笔者旧文的推测是正确的【2】。

败矣宏矣大矣  《民之父母》9

“败”,《考释》读“快”,然无法与今本对应。按,“败”可读“美”,二字双声可通。简文与《礼记·孔子閒居》“言则大矣,美矣,盛矣”似可相互对应。具体而言,“败”与“美”属音近通假,“宏”与“盛”属义近互换。

 

亡(无)又(有)、小大、△▽   《子羔》1

△, 原篆上从“肥”省,下从“心”。▽,上从“宀”,下从“毳”。《考释》认为相当“今字肥脆”,甚确。《容成氏》“肥毳”也释“肥脆”,可资比照。“肥”本从“  ”得声,故以“△”为“肥”不足为异。至于读“肥脆”为“肥硗”,则似有未的,盖“脆”、“橇”与“硗”声韵均不合。按,“肥脆”应读“肥瘠”。“脆(膬)”,清纽月部;“瘠”,精纽支部。故二字为齿音双声。如果退一步从“膬”或作“脆”分析,“危”归歌部(董同龢,王力之说),歌、月对转。而“危”或归支部(段玉裁、王念孙、朱骏声之说),则“脆”与“瘠”同属支部【3】。“肥瘠”,见《书·禹贡》“田之高下肥瘠。”《吕览·仲秋记》“案刍拳,赡肥瘠。”或作“肥膌”,见《菅子·问》“时简稽帅马牛之肥膌,”

伊尧之德则甚△也  《子羔》2

△,原篆作 ,《考释》释“温”。其实,“温”上本从“囚”形,与此字不类。按,当释“上冏下皿”,即“盟”之初文。简文中可读“明”。

孔子曰△也 《子羔》2

△,原篆作 ,原读释“钤”。又认为“钤”为“子羔”之名,乃“柴”之音转,恐非是。“钤”与“柴”声韵均不合。按,△当释“钧”,简文中可读“均”。《国语·晋语》“均是恶也。”注“均,同也。”简文承上文“……歟?伊尧之法则甚盟(明)欤?”言之。意谓“某某之某与伊尧之法如何”,孔子回答“二者相同。”

或以△而远  《子羔》5

△,原篆作 ,当隶定“睯”,与《古文四声韵》“闵”作 形体吻合。“睯”、“闵”一声之转。《字汇》“睯,闵也,”简文“睯”当读“文”。

△者(诸)畎亩之中  《子羔》8

△,《考释》误释“番”,读“播”。按,△上从“爪”,下从“禾”,乃“秀”之异文【4】。简文可与《孟子·告子》下“舜发於畎亩之中”对读。△,当从徐在国之说读“由”。

旧矣   《子羔》9

《考释》属上读作“善,尔问之也旧矣。”按,当属下读作“旧(久)矣其莫……。”

△而画於背而生   《子羔》10

△,《考释》“在此当读作身,亦作妊。”略欠精确。按,△之原篆上从“身”,下从“心”,当读作“身”。《诗·大雅·生民》“大任有身”传“身,重。”笺“重,谓怀孕也。”

遊於央台之上  《子羔》11

“央台”,《考释》读“瑶台”。按,当读“阳台”。《礼记·月今》“民殃於疫。”《后汉书·鲁恭传》引“殃”作“伤”。可资佐证。“阳台”为高唐神女之居所,详见《文选·宋玉高唐赋》。而高唐神女与有娀氏简狄两种传说,似亦有共同的来源【5】。

终见芺攼而荐之  《子羔》12 

“芺攼”,《考释》认为即“芺蓟”,甚确。今试作补充:“蓟”,见纽月部;“干”见纽元部。月、元对转,故“攼”可读“蓟”。《尔雅·释草》“芺蓟,其实荂。”

乃见人武履以△    《子羔》12

△,《考释》属下读,且读为“旂”,殊误。按,当属上读,读为忻。参《诗·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马瑞辰云“歆之言忻也。”【6】

 

△吾子若重名其欤  《鲁邦大旱》3

△,原篆左从“医”右从“戈”。《考释》属上读为“否 △(也)”,恐不确。从现有资料看,只有秦文字以“殹”为“也”,楚文字则无其例。按,△当属下读为“△(繄)吾子若重名其欤?”其中“繄”为语首助词。《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或必恃名乎  《鲁邦大旱》4

“或”,《考释》读“何”。按,“或”训“又”为典籍恆诂。参《礼记·檀弓》“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国语·晋语》“或”作“又”。【7】二字音义均通。

殹无庶民何  《鲁邦大旱》6

“殹”,《考释》属上读为“公岂不饱栗食肉哉殹(也)。”按,当属下读作“殹(繄)无如庶民何”。参上文第三简。

 

而□取之民  《从政》甲1

“民”原篆作 ,此字上从“人”,下从“民”,本应隶定“亻民”,乃“民”之繁文。

墉五德   《从政》甲2

“墉”,《考释》误释“敦”。“敦”左下从“羊”,与“墉”有别。按,简文“墉”当读“庸”。《说文》“庸,用也。”下文12简“庸乃不倦,持善不厭。”其中“庸”与“持”对文见义。

洒则失众  《从政》甲8

“洒”,原篆作 。《考释》云“其右旁有异於西,释暂阙。”其实此字右旁为“西”字无疑。【8】《礼记·内则》“屑桂与薑,以洒诸上而盐之。”洒当训“散”或“播”【9】,亦作“灑。”《文选·陆机演连珠》“时风夕灑。”注,“瀚曰,灑,犹散也。”

唯世不△   《从政》甲12

△,原篆作 ,左从“人”,右上从“齿”之初文,右下从“戠”。其中“齿”为叠加音符,“戠”与“齿”均属之部。简文△应读“识”。《说文》“识,知也。”简文“庸乃不倦,持善不厭,唯世不识,必或知之。”大意谓“重视道德修养者,尽管世人不了解,然而必然有知之者。”

为利枉   《从政》甲15

“枉”,当读“往”。简文“为利往”,参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先之则△敔之   《从政》甲17

△,原篆作 ,应隶定“弁”。参信阳简2﹒028“一弁”。本简“弁”可读“并”。朱骏声云“弁假借为拼”。《汉书》严延年传“股弁”。注“师古曰,弁谓抚手也” 【10】。可资佐证。“敔”可读“御”,“御与圄”,“御与语”,“御与衙”,“籞与语”相通【11】,是其确证。简文“弁敔”当读“并御”,承上句“小人先之”而言。《楚辞·九章·涉江》“腥臊竝(并)御,芳不得薄兮。”注“御,用也。”

不肤法  恶   《从政》乙2

“羸(羊作角)”,《考释》读“盈”。按,当读“羸”,从“羊”,“羸(去羊)”声。简文“羸(羊作角)亚”,当读“羸恶”,训“瘦弱”。《论衡·语增》“夫言圣人忧世,念人身体羸恶,不能身体肥泽。”

 

△微(美)法(废)亚(恶)   《昔者君老》3

△,原篆作 ,《考释》分析上之所从释“举”。按,△为“兴”之讹误,“兴”与“废”对文见义。

唯邦之大△是敬  《昔者君老》4

△,原篆作 ,《考释》不识。按,当释“矛”,此字又见《从政》甲10、《从政》乙1。简文“大矛”应该“大务”。《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潜夫论》“凡南面大务,莫急於知贤。”

 

茖(赫)疋(胥)是(氏)  《容成氏》1

检《玺汇》0045“疋茖司马”乃三晋官玺。其中“疋茖”疑与简文“茖疋”有关。

椲△是(氏)  《容成氏》1

△,原篆作∣,《考释》阙释。按,《说文》“∣,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退。”(古本切)本简△当读若“退”。简文“椲∣是”可读“浑沌氏”(《史记·帝王本记》)或“浑敦氏”(《左传·文公廿十八年》),上古传说中之帝王。首先,“韋”与“军”声系可通。《易·系辞》上“日月运行”释文“运,姚作违。”《淮南子·览冥》“昼随灰而月运阙,”注“运读运围之围。”《周礼·天官·内司服》“褘衣”,注“翬、褘声相近。”《礼记·玉藻》“王后褘衣。”注“褘,读如翬”。其次,“退”与“敦”亦可相通。《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荀子·富国》引“追”作“雕”。又《诗·周颂·有客》“敦琢其旅。”正义“敦、雕古今字。”凡此可证“敦”与“追”实乃一音之转。而“追”又可与“退”相通。《礼记·檀弓》下“文字其中通然如不胜衣。”释文“退”作“追”。是其佐证。通过以上典籍异文的分析,可知“椲∣”与典籍之“浑沌”、“浑敦”、“混沌”、“浑沦”、“昆仑”、“倱伅”等【12】,皆一音之转。至于郭店简《缁衣》17“出言有∣”,应据其有“囟”之读音而读“细”。《说文》“细,微也。”

△攻鼓瑟   《容成氏》2

△,上从“冒”,下从“木”。《考释》“△攻,从文义看,似相当矇瞽。”按,“△”与“矇”,“攻”与“瞽”,均为双声通转。

长者△宅   《容成氏》2

△,左从“首”,右从“禾”,当是从“首”得声之字。“△宅”,疑读“戚施”。《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或作“猷(犬作黽)上爾下黽”(《说文》引《诗》)、“叔(又作见)親(亲作它)”(《玉篇》)等,皆为一音之转。

娄(偻)者坆謱   《容成氏》2

“坆謱”,疑读“部娄”。《左传·襄公廿四年》“部娄无松柏”,注“小阜”。或作“坆嵝”(《淮南子·原道》)、“培塿”(《墨子·佚文》)、“杯楼”(《史记·滑稽列传》索隐)、“附娄”(《说文》)等,皆一音之转。

宅△者渔泽   《容成氏》3

《考释》以“宅”属上读作“……者煮盐宅”,并读“宅”为“鹾”。按,“宅”当属下读作“宅△者渔泽”。其中△之原篆,上从“首”,下从“虫”,应是“忧”之异文。简文△疑读“瀀”。《说文》“瀀,泽多也。”简文意谓“居於沼泽之人则捕鱼於泽”。“瀀”与“泽”对文见义。

△弃不发(废)  《容成氏》3

△,原篆左从“疒”省,右上从“害”,右中从“出”,右下从“水”。疑读“害”。《说文》“害,伤也。”参见下文35简。

凡民俾△者教而诲之   《容成氏》3

“△”,左从“巿”,右从“攵”,可读“末”。《仪礼·士丧礼》“赬末”,注“今文末为旆也”。是其佐证。简文“俾△”,当读“卑末”,指出身地位低下者。《后汉书·栾巴传》“兴立学校,以奖进之,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程式殿最,随能升授。”与简文可以互证。

思返百官而月青(请)之   《容成氏》3

“返”,原篆作 。《考释》释“役”,未知所据。按,简文“返”疑读“反”。《广雅·释诂》三“反,治也。”王念孙删“反”字【13】,似不足据。

四向△   《容成氏》7

△,原篆左从“阜”,右从“禾”,当为“委”之异文。《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注“委,属也。”《国语·越语》“委制於吴。”注“委,归也。”

舜於是乎始免艺幵耨菨(锸)  《容成氏》14

“幵”,《考释》误以为“主”之繁文。按,“幵”从二“主”会意,与“主”并非“单复无别”的关系。本简“幵”当读“肩”。《诗·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释文“肩,本亦作豣。”《说文》引“肩”作“豣”。《诗·豳风·七月》“献豣于公。”《周礼·大司马》注引“豣”作“肩”。是其佐证。《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传“肩,任也。”简文意谓“肩任耨锸”。

△而坐之   《容成氏》14

△,原篆从二“介”,会画分之意。《说文》“介,画也。”这类特殊的“同体会意字”,尚有“易”(中山王方壶)、“各”(信阳简1·01)等,都是战国时期新创的会意字,非常值得注意。简文“△而坐之”,仍读“介而坐之”,犹言“分而坐之”。接读下文“子尧南面,舜北面。”前后貫通,文意符洽。

卉木晋长   《容成氏》16

“晋”,《考释》读“蓁”。按,《说文》“晋,进也。日出而万物进。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晋。”

面幹(乾)左鱼右昔(错)△    《容成氏》24

“左鱼右昔”见《集韵》“左鱼右昔,鱼名。鼻前有骨如斧斤。一说,生子在腹,朝出食,莫还入,” △,原篆右从“髟”,左从“丩”。二者均属幽部,故“丩”似为“髟”之叠加音符。“髟”亦见郭店简《成之闻之》22,但不从“丩”。【14】《文选·潘岳秋兴赋》“斑鬓髟以承弁,”注“《说文》曰,白黑发杂而髟。”简文意谓大禹“面部干裂,头发花白。”

不生之毛   《容成氏》24

“之”,疑读“趾”。简文意谓“腿部不生毛”,典藉也有类似记载,如《庄子·天下》“腓无胈,胫无毛。”《韩非子·五蠹》“股无胈,胫不生毛”。《符子》“首无发,股无毛。”【15】

乃饬飤(食)   《容成氏》28

“饬”,《考释》阙释。按,其右上较为糢糊,右下则明确从“力”。《易·杂》“蛊则饬也。”注“饬,整治也。”《国语·吴语》“周军饬垒。”注“饬,治也。”参照下文,简文大意谓“天下之民安居乐业,於是整治食物,於是树立后稷以为榜样”。

乃立句(后)稷以为左糹右呈      《容成氏》28

“左糹右呈”,《考释》读“盈”。按,“左糹右呈”当读“程”。《诗·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传“程,法也。”

乃立咎(皋)△以为李(理)   《容成氏》29

△,原篆作 ,《考释》隶定为“左吉右土”,殊误。按:△之笔画清楚,从“土”,从“匋”,乃“陶”之异文。“咎陶”当读“皋陶”。

厚△而泊(薄)佥(敛)安(焉)  《容成氏》35

△,原篆作 ,上从“害”省,下从“心”。《广韵》“△,快也。”简文“△”,疑读“愒”。“害”与“曷”声系可通,如《书·汤誓》“时日曷丧。”《孟子·梁惠王》上引“曷”作“害”。《书·大诰》“予曷敢不终朕畝。”《汉书·翟方进传》引“曷”作“害”。是其佐证。简文“△”应读“愒”。《说文》“愒,息也。”《诗·小雅·菀柳》“不尚愒焉。”传“愒,息也。”《诗·大雅·民劳》“汔可小愒。”传“愒,息也。”字亦作“憩”。《尔雅·释诂》下“憩,息也。”释文“憩,本或作愒。” 简文大意谓“休养生息而减轻赋敛”。

喑聋跛△瘿痗瘘始起     《容成氏》37

△,原篆作 ,以黑白相间表示迷惑之意,疑为“幻”之异体。“幻”,《古文四声韵》去声二十二引《古尚书》作 ,《六书通》去声十谏引《古尚书》作 ,与本简△近似。“幻”通作“眩”。《集韵》“幻,《说文》相诈惑也。古作眩。”《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掉眩颠疾。”注:“眩,旋转也。”简文“幻”(眩)应指神经系统的疾病。

△三十夷而能之    《容成氏》39

△,原篆左从“矛”,右从“此”。疑“上此下手”之异文。《说文》“上此下手,积也。”至于“能”似读若“柔远能迩”之“能”。

立於中△    《容成氏》39

△,《考释》不识。按,△上从“宀”,下从“束”。其义待考。

以△四海之内   《容成氏》41

△,《考释》读“批”。按,△从“雨”,“瓜”声。《五音篇海》“△,下也。”有降落之意。简文意谓“汤徵九州之师,以降四方。”

△宗鹿(戮)族  《容成氏》41

△,原篆上从“网”,下从“廾”,是殷周文字中的习见偏旁,参拙文所举之例【16】,疑即字书之“掆”。《集韵》“掆,举也。或作抗、扛。”简文“△宗”读“亢宗”。《左传·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注“亢,蔽也。”

而治乱不△   《容成氏》43

△,《考释》阙释。按,据残存笔画,可补“拳去手”字,在简文中读“倦”。

丰镐郍石邘鹿耆崇密须氏  《容成氏》45——46

“郍”,亦见邢丘所出陶文“郍公”(《文物》1982年7期7页)。又见于典籍,如“郍州”(《水经·漯水》)。检《字汇补》“郍,隐也。”房六切【17】。至于典籍“郍南”(《北史·魏太武帝纪》)、“郍颉”(《北史·于仲文传》)、“郍鄂”(《北史·白兰传》)、“郍邪迦”(《北史·赤土周传》)、“郍蒌”(《魏书·官氏志》)等。其中“郍”可能是“那”的误字。

三军大範   《容成氏》51

“範”,《考释》认为“指合於规矩。”按,“範”指祭祀。《说文》“範,範軷也。”“軷,出将有事於道,必先告其神。立坛四通,树茅以依神为軷,既祭軷轹於牲而行为範。《诗》曰,取羝以軷。”简文特指三军出行前的祭祀。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上博竹书《子羔》琐记(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