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5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 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三,《十三經注疏》,35頁,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3]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60頁。
[4] 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三,《十三經注疏》,35頁。
[5]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61頁。
[6] 荊門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182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7]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297頁,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8] 于豪亮:《帛書〈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20頁。
[9] 中國文物研究所古文獻研究室、安徽省阜陽市博物館:《阜陽漢簡〈周易〉釋文》,《道家文化研究》第18輯,25頁,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10] 中國文物研究所古文獻研究室、安徽省阜陽市博物館:《阜陽漢簡〈周易〉釋文》,《道家文化研究》第18輯,37頁。
[11] 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三,《十三經注疏》,35頁。
[1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64、165頁。
[13] 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三,《十三經注疏》,35頁。
[14] 韓自強:《阜陽漢簡〈周易〉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第18輯,108頁,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15]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65頁。
[16]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65頁。
[17] 陸德明:《周易音義》,《經典釋文》卷第二,23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18] 孔穎達:《禮記正義》卷五十一,《十三經注疏》,1621頁。
[19] 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三,《十三經注疏》,39、40頁。
[20] 陸德明:《周易音義》,《經典釋文》卷第二,23頁。
[21]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文公易說》卷四。《周易本義》說同。
[22]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童溪易傳》卷十二。
[23]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黃氏日抄》卷六。
[24]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248頁,濟南,齊魯書社,1979年。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215頁)說解同。
[25]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周易集注》卷六。
[26]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古周易訂詁》卷三。
[27]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周易舉正》卷上。
[28] 廖名春:《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楊世文等編:《易學集成》第三卷,3056頁,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
[29] 廖名春:《帛書〈衷〉校釋(二)》,《國際易學研究》第七輯,276~277頁,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
[30]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248頁。
[3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66頁。
[32] 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三,《十三經注疏》,40頁。
[33] 李镜池:《易傳探源》,《周易探源》,306頁,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34]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250頁。
[35] 陸德明:《周易音義》,《經典釋文》卷第二,23頁。
[36]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2頁。
[37]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2頁。
[38] 俞樾:《群經平議》,《清經解續編》卷一三六二,第五冊,1029頁,《清經解 清經解續編》本,上海:上海書店,1988年。
[39] 俞樾:《群經平議》,《清經解續編》卷一三六二,第五冊,1029頁,《清經解 清經解續編》本。後兩“拯”字,原作“振”。
[40] 俞樾:《諸子平議》下,563頁,上海:上海書店,1988年。
[4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3頁。
[4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3頁。
[43] 如鄧球柏,見氏著《帛書周易校釋》264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44] 张立文:《帛書周易注譯》,401頁,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45] 萧统編:《文選》上册,252頁,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46] 陸德明:《爾雅音義》下,《經典釋文》卷第三十,434頁。
[47]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4頁。
[4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4頁。
[49] 廖名春:《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楊世文等編:《易學集成》第三卷,3029頁。
[5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5頁。
[51]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杨世文等编:《易学集成》第三卷,3019页。
[52] 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上,12頁,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
[53] 陸德明:《毛詩音義》上,《經典釋文》卷第五,58頁。
[54]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杨世文等编:《易学集成》第三卷,3033页。
[55]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杨世文等编:《易学集成》第三卷,3049、3050页。
[56]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杨世文等编:《易学集成》第三卷,3051页。釋文有改動。
[57] 孔穎達:《周易正義》卷四,《十三經注疏》,47頁;李鼎祚:《周易集解》卷第七,北京:中國書店,1984年。
[58] 王弼注。見孔穎達《周易正義》卷四,《十三經注疏》47頁。
[59]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76頁。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