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八 《随》卦
楚簡《隨》卦六三爻辭“
案:“
楚簡九四爻辭濮茅左釋文:“
案:從《小象傳》“‘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說看,其所本與帛書《易經》、王弼本一樣,也作“凶”。王弼注:“居於臣地,履非其位,以擅其民,失於臣道,違正者也,故曰‘貞凶’。”孔穎達疏:“違其正理,故‘貞凶’也。”[4]但“貞”為何會“凶”呢?王弼注將“貞”釋為“違正”、孔穎達疏釋為“違其正理”。這是增字為訓,难以取信。如依楚簡,“凶”作“工”而讀為“功”,就是說隨從有收穫,一直貞正不二,就會進而有功。文從字順,顯然比“貞凶”好。
楚簡上六爻辭濮茅左释文:“係而敂之,從乃㽯之,王用亯於西山。”考釋:“敂”,《玉篇》:“敂,或作扣。”“㽯”,同“畦”,《集韻》:“畦,或作㽯。”讀為“纗”,或讀為“維”。《說文·糸部》:“纗,維網中繩也。从糸巂聲。讀若畫,或讀若維。”拘係不從者,既服從,則綏之以德,以係屬其心,中心悅而辗。“亯”,獻,“祭亯”之“亯”。“西山”,岐山在周西,文王所治之地。文王居岐山之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王業興於此,能亨盛其王業於西山。或“西山”指西方险阻之地。[5]
案:“敂”字从“句”聲,而形符為“攵”,从“攵”與从“扌”同,乃“拘”字異文。 “敂”字亦見於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第二十三簡,裘錫圭讀為“厚”。[6]而“扣”非“拘”字。
楚簡“係而敂之”,熹平石經本、王弼本、《小象傳》引皆作“拘係之”,帛書本作“枸係之”,阜陽漢簡本作“拘……”。楚簡本一是多“而”字,二是“係”在“拘”前。從下句“乃從維之”來看,有“而”字句式更協調。特別是“而”除能表示並列關係外,還能表示順承關係,是“係”而後“拘”。無“而”字,“係”、“拘”之間的順承關係就不明顯。《文子·精铡罚骸袄献釉唬骸…不拘於世,不繫於俗。……夫人拘於世俗,必形繫而神泄,故不免於累,使我可拘繫者,必其命自在外者矣。”《淮南子·泰族》:“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繫牽連之物,而不與世推移也。”《新序·雜事》:“此二國豈拘於俗,牽於世,繫奇偏之辭哉!”《說苑·君道》:“不固溺於流俗,不拘繫於左右。”“拘繫”,也就是“拘係”。雖然“拘”在“繫”前,“拘”與“繫”實質還是並列關係。但有了“而”字,情況就有可能不同。如《越絕書》卷六:“聽讒邪之辭,係而囚之。”“係而囚之”即“係而拘之”。是先“係”而後“囚”,不好相反。《習坎》卦上六爻辭:“係用徽纆,寘於叢棘,三嵗不得,凶。”是先“係用徽纆”,再“寘於叢棘”,“寘於叢棘”即“拘”、“囚”。雖然沒有“而”字,順承關係還是非常清楚的。于省吾認為:“甲骨文係字象用繩索縛係人的頸部。”[7]《集韻·寘韻》:“係,縛也。”《說文·句部》:“拘,止也。”《廣韻·虞韻》:“拘,執也。”從《習坎》卦上六爻辭看,應該是先“係縛”而後“拘止”,楚簡的“係而敂(拘)之”較之“拘係之”更勝。
楚簡“從乃㽯之”與熹平石經本、王弼本、帛書本也有兩點區別:一是有“從乃”與“乃從”之別;二是有“㽯”與“維”、“
“亯”,帛書作“芳”,王弼本、阜陽漢簡本作“亨”。“亨”字楚簡本皆作“卿”,足證王弼本、阜陽漢簡本“亨”乃“享”字之誤。
“西山”有“岐山”、“西方險阻之地”兩說。阜陽漢簡本“西”作“支”,[9]可見“西山”即“岐山”。《升》卦六四“王用亨於岐山”,阜陽漢簡本作“王用亨於枝山”[10],與此“王用亨於西山”同。可見“西方險阻之地”說不可信。
王弼注:“隨之為體,陰順陽者也。最處上極,不從者也。隨道已成,而特不從,故‘拘係之,乃從’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為不從,王之所討也,故‘維之王用亨于西山’也。兌為西方,山者,途之險隔也。處西方而為不從,故王用通於西山。”孔穎達疏:“隨道已成而特不從,故須拘係之,乃始從也。“維之王用亨于西山”者,若欲維係此上六,王者必須用兵,通于西山險難之處,乃得拘係也。山謂險阻,兌處西方,故謂‘西山’。令有不從,必須維係,此乃王者必須用兵通於險阻止之道,非是意在好刑,故曰:‘王用亨于西山。’”[11]其斷句和解釋都有問題。
所以,此爻辭“當文王與紂之事”,當作:“係而拘之,縱乃𢥘之,王用享于西山”。是說周文王被商紂王“係而拘之”,關押在羑里,“縱乃𢥘之”,設計逃脱後產生背異之心,因而“用享于西山”,在岐山設祭出師討紂。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