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恒先》蠡測(1)学毕业论文网(2)

2013-10-26 01:02
导读:三、本體/起源論 “生”是宇宙生成論中的重要範疇。《恒先》中共有五種不同的“生”法: (1)自生:氣是自生,恒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恒氣之2生
三、本體/起源論
“生”是宇宙生成論中的重要範疇。《恒先》中共有五種不同的“生”法:
 
(1)自生:氣是自生,恒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恒氣之2生,不獨,有與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昏昏不寧,求其所生,異生異,鬼生鬼,韋生韋,悲生悲,哀生哀。
(2)復:求欲自復,復3生之生行[7]。
天道(地?)既載,唯一以猶一,唯復以猶復。恒氣之生,因9復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復以不廢,知既而荒思不殄。
(3)生:濁氣生地,清氣生天。氣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異性,因生其所欲。4
(4)焉:有或焉有氣,有氣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1
(5)出於:有出於或,性出於有,音出於性,言出於音,名出於5言,事出於名。
 
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將宇宙本體論與宇宙生成論統而言之,杖绻齊勇先生所指出,《恒先》首句(恒先無有,樸、靜、虛。朴、大樸,靜、大靜,虛、大虛)“並本體論與宇宙論一起說,是中國特有的‘本體——宇宙論’的講法,即現象世界的形而上的根據(就本體言)和根源、動力(就宇宙生成言)是‘恒先’即‘道’”[8]。正因為有這種“一起說”的習慣,才有了上引的五種不同的“生”法。
但是,在文獻史料中,也有不“一起說”的例子。僅以近年出土的簡帛而論,便有兩則明顯例證:馬王堆帛書的《道原》和郭店楚簡的《太一生水》,前者主要從本體角度談,後者主要從起源角度談。《道原》說: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內,又包其外。在陰不腐,在陽不焦。一度不變,能適蚑蟯。鳥得而飛,魚得而遊,獸得而走,萬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見其形。……天地陰陽,四時日月,星辰雲氣,蚑行蟯動,戴根之徒,皆取生,道弗為益少;皆反焉,道弗為益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這是說,作為現象世界形上根據的“道”,盈乎天地之間、四海之內外,其無傷於陰陽變化;小大得之以成其小大,蟲魚鳥獸得之以成其性,萬物百事得之以生成,百姓日用而不知不見;皆取之不為少,皆反焉亦不為多。所以它“是世界的本根、本體、本源、總動力,是在邏輯上獨立于、超越於“有”的現象界之上,又在時間上早於有形天地萬象之前的,是產生天地萬象的母體”[9]。可見《道原》所討論的是純粹本體論,《太一生水》則不然: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冷熱。冷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後止。
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寒熱之所生也。寒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上述兩段話都描述了一個同樣的宇宙生成系列:太一→天地→神明→陰陽→四時→寒熱→濕燥→歲,只是後者將其倒過來說而成為:歲←濕燥←寒熱←四時←陰陽←神明←天地←太一。儘管說法有別,然其全部宇宙生成過程都是一致的,從“太一”開始,到“成歲而止”。我們看到,在這個宇宙生成過程中,“水”並沒獨立成為其中的一環,而是“反輔太一,是以成天”。何以如此?篇中略而不提,研究者對此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但《太一生水》是談宇宙起源的卻毫無疑問。
然而,《恒先》似乎兼而有之。如前所述,《恒先》首句就兼具了中國特有的“本體——宇宙論”的提法,且五種不同的“生”法亦是兩者並談,難以明確界定其界線,只能試圖析之。我們名之為“自生”和“復”的前兩種生法,似乎很難將其與《道原》所討論的本體說相提並論,亦不可命之為《太一生水》式的起源論,或可稱之為本體/起源論。第三種“濁氣生地,清氣生天”的生法,可明確視之為《太一生水》式的宇宙生成論思想。第四種謂之為“焉”的生法,可簡化成一個宇宙生成的系列:或→氣→有→始→往。第五種生法叫“出於”,即事←名←言←音←性←有←或,這類似於《太一生水》的後一種描述,但其過程則非萬物,而為百事。正如吳根友先生所言:“《恒先》篇的生成論有兩條線索:一是描述自然界的生成過程,二是描述人類文明如何從自然界中產生的。兩條線索還未統一。而《太一生水》篇則僅僅是對自然現象生成過程的描述,沒有觸及人類文明與自然界的關係問題。[10]”吳先生此說甚為精確,然只能描述後三種生法,而對“自生”和“復”這兩種生法難以納入其中。
就思想發展的邏輯先後而言,越是早期的思想,其清晰程度越低,可發揮的餘地越大。雖然我們暫且不能斷定《恒先》、《道原》和《太一生水》三者的確切時間,但從思想本身來看,前者要比後兩者早一些。
 
注釋:




[1] 李  零:《恒先》,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正式发行为2004年4月) 。
[2] 庞  朴:《试读〈恒先〉》,简帛研究网站(2004/4/26)。
[3] 从李学勤先生释。见《楚简〈恒先〉首章释义》,简帛研究网站(2004/4/23)。
[4] 同上。
[5] 从廖名春先生释。见《上博藏楚竹书〈恒先〉简释》,简帛研究网站(2004/4/19)。
[6] 从董珊先生释。见《楚简〈恒先〉初探》》,简帛研究网站(2004/5/12)。
[7] 从庞朴先生释。见注2。
[8] 郭齐勇:《〈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简帛研究网站(2004/5/8)。
[9] 同上。
[10] 吴根友:《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简帛研究网站(2004/5/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1)学毕业论 下一篇:楚简《周易·大畜》卦再释(1)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