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上博楚简《恒先》之“恒先”“恒气”窥探(1)(2)

2013-11-03 01:01
导读:“恒先”在具有质、虚、静的同时,其自身在实质上已潜有了“大”(“大质”)、“实”(“大虚”)、“动”(“大静”)之特点,隐藏着创生之机。

“恒先”在具有质、虚、静的同时,其自身在实质上已潜有了“大”(“大质”)、“实”(“大虚”)、“动”(“大静”)之特点,隐藏着创生之机。进而,从内在潜能上而论,“恒先”具有一系列的动化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恒先”(“道”)在运作时,它与域、气、始、往等概念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恒先》曰:
自厌不自忍,或(域)作。有或(域)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
首先,“恒先”何以“作”?乃“自厌不自忍”,李零教授解释为:道自我满足,不求于外,但它也不压抑自己,拒绝施化。“自厌不自忍”亦可释为“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缴”。“自厌”意为前句,无欲而满足自我,虚极静笃;“不自忍”意为后句,不刻意地限制自己,有欲而动。也就是说,“恒先”以“其所欲”(《恒先》中共出现三次“欲”字,其中两次“其所欲”)而“作”。不过,“其所欲”乃合于自然,自己如此而已。
其次,“恒先”何处“作”?在“或(域)”中。廖名春认为,“或”即“域”之本字,即四方上下之“宇”。③也就是《老子》“域中有四大”之“域”。“恒先”与“域”的关系是:“恒先”是“域”的存在主体和内容,“域”是“恒先”的存在范围和区域。二者无有前后之序,也无有主从关系。
复次,“恒先”如何“作”?“作”字在《恒先》中共出现十一次(或十二次),频率极高。现摘抄如下:
        自厌不自忍,或(域)作。
未有天地,未有作行。
气是自生自作。
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
举天之事,自作为。
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之大作,其□□不自若作。
天下之作也,无许恒,无非其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遂。
这些“作”字在词性上可分为动词和名词两类,皆含有“动”之意。具体而分,前三句讲道自身的变动之状,其余都是人为的所作所为。“恒先”因“欲”而“作”的情境为:有欲即有气,有气就是有物存在(气本身为“有”),物的存在有始有往(终)。其中的“焉”字作“于此”讲。接下来又说,“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气不是从“恒先”中产生,而是自动自本,不需外力,自然而然。“气”充塞于“域”之中,并同“恒先”和“域”(“或,恒焉”)永恒存在。故而,有理由说,此“气”便是“恒气”。《恒先》又云:“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 “恒气”之所以“不独”生,是因为内有“偶”——“清气”、“浊气”。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描述“恒先”之“作”情境就是对“域作”的进一步阐发,不是一个气的生成过程,而是“或(域),恒焉,生或(域)者同焉”。所以,“道、恒、域、恒气、原始之气是同一层次的、同一等级(形而上)的概念,是并列的非从属的,不存在道使之生的问题;域、恒气、元气只是道、恒的别号、别称”。④也可以这样说,“恒先”即“道”、“恒气”,《恒先》中的“恒先”、“恒域”、“恒气”“同出而异名”、“同出而异性”。
二、“恒气”生成论
“恒先”以“欲”而“作”,“欲”是“恒先”(“道”)创生的动力、始因,通过气自身内部清浊二气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万物“相与”以生。清浊二气在《列子•天瑞》中提及,“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恒先》则为“浊气生地,清气生天。”二者同出一辙。
从宇宙生化论而言,“先天地生”的本体为“恒先”(“道”、“恒气”),它在土地未剖之先已存有,“未有天地,自古已固存”(《庄子•大宗师》)。然而,一旦“因生其所欲”,气就自身产生运动(“伸”)。“气信(伸)神哉,云云(芸芸)相生,信(伸)盈天地”。“恒气”生成变化是通过“气信(伸)”,气伸,芸芸(众多)万物相生,伸满天地。《恒先》之“作”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生”,二是“出于”。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竹书《周易》考释三则(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