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上博楚简《恒先》之“恒先”“恒气”窥探(1)(3)

2013-11-03 01:01
导读:我们先来看看《恒先》之“生”: 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鬼生鬼,韦生非,非生韦(韦生韦,非生非),哀生哀。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 “

我们先来看看《恒先》之“生”:  
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鬼生鬼,韦生非,非生韦(韦生韦,非生非),哀生哀。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
“恒气”的气化之初是混混沌沌的,清浊二气搀和在一起,分不清楚,但它却躁动不安,“求其所生”。“恒气”的创生是丰富多采的,“察察天地,焚焚(纷纷)而多采。”察察、纷纷都是纷繁杂多之意,《恒先》中所提及的“异”、“鬼”、“韦”、“非”、“哀”皆为“多采”之貌。
《恒先》强调“生”,更重视“复”。“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灋(废)”。“复”字共出现六次,分为动词和名词,意思皆是“返回”。此也是道家的一大特色。老子将道化生万物的过程描述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王弼注曰:“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天也。……故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把返回道的过程称为“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16章),即“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28章)。《庄子》描写道之气化过程为:“察其始也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至乐》)把道的气化从有到始复归过程逆推为:“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齐物论》)此是指从潜在的无形之气向有形的天地万物的转变,又从“有”到“始”的复归。然而,从“有”到“始”不管如何推下去,都离不开“道”,故说:“夫道未始有封”(“域”)。由此看来,《恒先》的“生”“复”更接近于老子,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与庄子的表达方式虽有些相异,但思想内涵趋同。从这点上而言,《恒先》应属道家思想的体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恒先》的另一生成层次为:
有出于或,生出于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言,事出于名。……恙宜利主,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                      
这是一系列的派生过程:域→有→性→音→言→名→事……“恒先”(“恒气”“域”)产生万物之所有,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的顺态之势。由“有”到“性”可用《庄子·天地》篇描述万物生成过程来说明:“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以下的音、言、名、事则是“性”动所起的具体的音声、言说、名称、事体等等物事和属性,它一方面体现了自然万物的纷呈多采,各富其性,各具其名;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人类所具有的“審其名实,慎其所谓”的社会人事治理情形。反之为“复”,回归到原初之“域”,循环不已,生生不息。《淮南子·原道训》所指出的性、音、名实、名形之关系最为详尽:“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名实同居。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恒先》在名实相生基础上更强调名的规定性及其重要性,指出“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庸有求而不虑?”“举天下之名虚树,习以不可改也”。
总而言之,“恒气”由“欲”而“作”,从自然界的角度而言,生物流行,千紫百态,联绵非绝;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而言,有形而性,循名责实,作而事举。二者殊途而同“复”,各生其生,“求欲自复”,“恒气之生,因复其所欲”,是“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小结
宇宙大通为一的是“恒先”(“道”或称“恒气”),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天地万物和人,皆是由“恒气”产生的。即是说,“恒气”是万物存在的依据,万物是由它“委生”的。因此,道是绝对无偶的,用数“一”表示,是指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的“一”,即“混而为一”(《庄子•天地》)。道是一个特殊的“物”,实有的存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章)道中有气,“昏昏不宁”(清浊二气搀和在一起,分不清楚),是混成之物。詹剑锋先生解释“混成”一词为:“所谓‘混成’,就是气形质具而未相离的混沌”。⑤混成之物无生无灭,具体之物有生有灭,物生于道,灭后复归于道。同时,道又不受时空所限,不为具体物的生灭变化而影响。《列子•天瑞》转述壶丘子林之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这恰是建之以常无有的“道”具有无限生命力,能生化出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即有形的“常有”。“道无终始,物有死生”(《庄子•秋水》)。道永恒地、无条件地、绝对无限地存在着,它在万物之中,却又能超越之而具有形上性。道的创生是自然而然的,无意志性、无目的性的,它不间断地生成万物,并提供生命的能量,万物禀受道就得以生成了。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竹书《周易》考释三则(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