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周易》语言观及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影响(

2013-11-13 01:04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论《周易》语言观及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影响(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提要】《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

【内容提要】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只言片语,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由于中国古典文论素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观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周易》;古典文论;语言功用;言语表达;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先秦诸子不仅意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老子、孔子、荀子、庄子等还探幽极赜,发表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群经之首”《周易》的语言观尤其丰富深刻,值得深入探讨。
  
  一、语言功用的两面性

  每个民族语言意识的萌发阶段,都会不厌其烦地讨论语言的功能与价值,我国先秦时期也不例外。《尚书·尧典》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已然点明语言具有表情功能;孔子说“不言,谁知其志”,这其实是说语言具有表意功能与交流功能;孔子又说“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动”,这虽然有点夸大语言功能,但也可见孔子对语言功能与价值的重视。就语言功能之大端而言,无非表情与表意两种功能。
  《周易》高度重视语言的功能与价值,《系辞传上》甚至把言辞与象征宇宙奥秘的卦象相提并论,声称“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言辞为什么能够与象征宇宙奥秘的卦象相提并论?因为言辞具有强大的社会感染力,可以使远者近者都产生强烈的内心感应。《系辞传上》又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对于语言社会感染力之根源,后世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解释说:“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人们开始讨论一种事物的功能与价值,表明人们已经不再把该事物看作本体性的自在之物,而往往会由该事物的功用性,意识到其工具性与可操作性。作为工具,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暗藏着不当使用的危险,这就是语言功用的两面性。人们一般认为言为心声,语言乃内心情感与思想意识自然而真实的表现。西汉扬雄《法言·问神》篇还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现矣。”睿智的孔子却早已意识到语言功用之危险性一面,并对其保有一种戒心,《论语·宪问》篇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尧曰》篇提出要“知言”以“知人”,明确要求辨别一个人言语的真伪。对语言不当使用的危险,《周易·系辞传上》则说得更为直接而明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周易·系辞传下》对孔子提出的“知言”以“知人”说,也有所发明与补充,即主张从语言表达风格而不是内容上辨析言说者的内在情性:“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由于语言功用具有两面性,因此规范语言使用,确立言语表达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及基本原则,就成为先哲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言语表达的正确态度

  诸子百家中,儒家、法家都比较重视社会规范与秩序,而唯有儒家对社会规范与秩序的重视深入到人们思想言语层面。先秦儒家几位大师,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曾发表过许多规范语言使用的重要意见。《周易》包含了儒家先哲们的意见,提出言语表达应该持有“诚”“信”“慎”等正确态度。
  “诚”指内心真切,不虚伪。“诚”这个观念起源比较早,《尚书·康诰》说:“天畏棐忱。”《洛诰》说:“作周孚先。”《周易·中孚》卦辞也称:“中孚,豚鱼吉。”所谓“中孚,豚鱼吉”,就是说只要心中真诚,微物祭神也会吉利,以此说明真诚之重要性。将“诚”这个重要观念与语言规范性相联系,始自《乾》卦之《文言》。《文言》在“剧谈者以谲讹为宗,利口者以寓言为主”的时代里提出“修辞立其诚”,明确主张立论要真诚。“真诚”意又可引申出“确实”“实在”意,与“信”相通。所以朱熹说:“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发而难收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如果说“诚”侧重于内心状态,那么“信”则强调言语要与外在世界、事实相一致,尤其是言行要一致。据《论语·为政》记载:“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什么要先做后说呢?就是为了避免言行不一致。《乾》卦之《文言》倡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认为正确的言语就是永远守信的言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言语表达之诚信原则,尤其是“修辞立其诚”思想对中国古典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为古典文学理论家认识到真诚之美,提供了思想资源。
  “慎言”思想起源也比较早,《诗经·大雅》之《抑》篇就有句影响深远的名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儒家向来强调慎言,《论语·为政》篇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子张》篇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周易》讲“慎言”的地方也比较多,如《坤》卦爻辞“六四”说:“括囊,无咎无誉。”高亨解释说:“括,束结也。束结囊口,则内无所出,外无所入。比喻遇事缄口不言,塞耳不听,如此则无咎亦无誉。”《系辞传上》说:“言行,君子之枢机……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颐》卦《象》说:“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先哲们为什么如此提倡“慎言”呢,有人认为先哲们身逢乱世,而言语容易生乱致祸,慎言可以全身避害。此论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认为,慎言也许是出于对语言社会功用之危险性潜意识地警惕。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炎帝与神农氏“合二为一”考辨(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