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1)学毕

2014-02-01 01:33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1)学毕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学的近代研究已走过了百年历程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学的近代研究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和反思。其首要问题是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过分追攀学术时尚、老问题翻新等。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反思

从上世纪初黄人、林传甲等人编写《中国文学史》起,中国古代文学的近代研究也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在进入21世纪门槛的前后,古代文学研究界对这一学科的百年历史曾纷纷撰文进行回顾和总结,应该说,通过这些相对集中的讨论,古代文学研究中有些问题明确了,过去的模糊认识得到了澄清;有些问题趋于明确,过去的模糊认识有望得到澄清。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反思,直到今天仍不免让人感到困惑。本文拟选择在笔者看来对当下古代文学研究影响较大的若干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就正于方家。

反思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我以为其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与其他专业和学科相比,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积累的实践经验比较多,因此,就总体而言,它的成熟程度应该是优于其他学科的。但是,几十年来的文学研究现实却并不令人乐观。我们常常感到,古代文学研究所持基本观念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对于文学中敏感的理论性问题也几乎不感兴趣。比如说机械的文学反映论在业内仍然占有很大的市场,作家创作中的主体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再比如,早在上世纪初,《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第一代学者在他们研究伊始,不仅明确提出了“什么是文学”的问题,而且从理论阐释上给予了较好的回答。把这样的问题不仅提出来而且先行予以理论的界定虽看似基础,但却并不简单。因为这样的做法表明,那一代学人是明确具有理性地划分文学边界的鲜明意识的,在他们看来,只有这一问题得以明确,此后的研究和讨论才可能是建立在可靠基础之上的。当然,明确地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完满地解决问题,那一代学者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在他们的研究实践中得到完满解决,甚至很多问题几乎没有解决。但是他们当时明确提出这一问题时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敏感是很值得我们今天肯定的,因为有无这个意识和敏感,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在走过百年长路以后,在古代文学研究成果取得的数量是百年前的十倍百倍的今天,类似这样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敏感反倒不多见了。我们在研究中所持守的多是文学观念中最最基本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僵化和滞后的。

在僵化和滞后的观念制约下,也就很难产生对相关文学对象研究的突破。僵化、滞后的观念往往带来僵化和滞后的文学研究现实。要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众所周知,在我们几十年通行的文学理论中,有一个观点一直是占据主流地位的,那就是“文学产生于劳动”说。当然,我们如果要探讨文学的发生问题,这一观点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它本身是含有合理成分的。起码截止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也是占主流地位的两种观点“文学产生于劳动”和“文学产生于游戏”中,“文学产生于劳动”还是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观点。实在说来,“文学产生于劳动”是一个诞生于革命远比文学重要的特殊年代的理论,从它产生之日起,这个理论就带有很强的排他性和革命色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虽包含合理性但更多地带有革命色彩的理论是不允许被怀疑更不可能对之进行平等讨论的,由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包含合理性就成了唯一正确性。不仅如此,它还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被夸张不断被放大,以至于到了不仅在讨论文学的起源,就连我们在研究探讨某种文学文体产生的时候,也几乎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习惯成自然地贴上这一标签,判定它产生的根源在劳动而不在其他。问题在于,这一观点首先不是不可商量的,它不具有也不应该具有唯一性;其次作为一个理论它应该具有自己的边界,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多年来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差不多都把这一观点当成了真理,奉之为圭臬,从而一遇到问题也就习惯性地简单地照搬照套了。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象产生的真实原因都要比这一理论复杂,也可以说都与这一理论相左。特别是在文体问题上,“文学产生于劳动”理论边界的盲目扩大,恰恰导致惟命是从的研究者在研究中犯下本可避免的基础性失误。别的不用说,仅以汉赋为例,如果仍以劳动理论认定汉赋的产生和发展,我们认为就是极不准确的。根据我们的研究,汉赋文体的形成既与劳动无关,也与我们一向认为的楚辞渊源并不构成一一对应的影响关系。我们倒是能够找到可靠的证据证明,汉赋文体产生的更为真实的源头是先秦隐语。先秦隐语的问对形式,先秦隐语的巧言状物和描摹绘饰,构成了汉赋的基本骨架和基本结构。从先秦隐语,中经楚宫廷文人赋,再到汉代散体大赋,这是汉赋形成的基本线索。从汉赋发展变迁的整个过程看,贯穿始终的、促进汉赋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游戏。先秦隐语的生产和生活化操作是为游戏,楚宫廷文人以赋斗智是为游戏,汉王朝中群臣竞相献呈、盛极一时的煌煌大赋依然充满着以繁辞丽句为胜、以铺排扬厉为尚的游戏心态和游戏规则 (参见拙作《汉赋文体形成新论》,载《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 。除了汉赋以外,其他文体的产生和发展也还有不少与游戏有关者,兹不一一列举,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人们会越来越深切地认识这一点。但是,由于多少年来我们无意识或下意识地接受了一套陈旧的、僵化的理论和观念,从而也就使得我们在所谓“经典”的陈旧观念面前窒息了创新力和想象力,于是剩下的就只有墨守陈规认同旧说了。实际上直到今天,类似的情况仍然还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有形无形地制约着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

如果说上述由于滞后、陈旧的文学观念带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不利后果主要来自于我们原有的传统的话,那么自上个世纪30年代前苏联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领域的全面占有和全面控制以来,更使我们在很多情况下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文学研究的歧途。举例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各大专院校中文系全面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大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中,不管是著名专家编写的还是师生共同编写的,不管是编写体例还是编撰原则,不论是作家选择还是价值评判标准,其基本框架和基本模式几乎一无例外是从前苏联照搬照抄过来的。我以为,苏联文学理论带给中国文学研究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级分析法,二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二分论。前者基本属于世界观范围,是决定方向的;后者是方法论,它直接限定了文学史编写的具体操作。尤其是阶级分析法,事实上它对古代文学研究的最大影响无非是强调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而在长期非正常研究环境中,阶级分析的大面积运用,政治标准第一的强调,使研究者在坚持政治立场的同时而把文学标准无情地置于可有可无的无足轻重的地位,选择作家要先看他的阶级地位、阶级出身,看他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还是站在被剥削阶级立场上。有了这个标准,文学和文学性就只好退避三舍。其结果就像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政治标准第一成为政治标准唯一,文学研究成了政治批判的第二战场。而在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讨论时,按照习惯的格式和通行的套路,文学史总是要先分析某一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照例总结出一、二、三、四等若干条,并逐一举例加以分析论证。然后是综合叙述分析该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也无非是总结一、二、三、四等若干条。交代完这些内容,文学史上某位作家的功过是非包括文学史地位就大体有了结论。这样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写作,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那种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二分的结构套路,虽不能说正是因为它才使完整的作家作品遭到严重割裂,但确确实实由于这一结构套路长期占据古代文学研究的强势地位,从而使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写作的无障碍创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则是没有疑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文学研究长时期以来基本上是走在苏联老大哥为我们设定和铺平的旧路上的。我们坚信,中国古代文学界绝对不乏实力和创新精神,而且事实上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在他们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中已经作了突破旧有研究方式和格局的努力,但是,即使是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试图尽快扭转此种局面的学人,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摆脱几十年苏联模式的影响,重建自己的新知识系统,也非一蹴而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想做到就能做到。因为这种机械看待文学和简单阐释文学的做法一旦构成固定的模式和形成传统,耽误的可能只是一代人或一茬人,而受其影响的就不仅是一代人或一茬人的问题了,实际上人们在接受传统的同时也在培育着传统。我以为问题的复杂性和问题的难度恐怕主要表现在这里。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枯鱼过河泣》为弃妇诗考(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