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东晋文人诗因何“淡乎寡味”(1)学毕业论文(2)

2014-03-12 01:37
导读:三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观混为一谈来加以观照和研究,其实正如思想上的不同一样,东晋的文学观和西晋、南朝都有着很大的区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观混为一谈来加以观照和研究,其实正如思想上的不同一样,东晋的文学观和西晋、南朝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体上来讲,东晋人士对于《文赋》中的“伫中区以玄览”、“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是赞同的,而且着重点在于其“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因为他们比西晋人士进一步努力于把握生命、造化,以求通乎自然。而对于“颐情志于典坟”、“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则不甚感兴趣。因为这些古人之糟粕,对于追求“得意忘言”、“意在言外”来说,只能是寻常之语言,于自然之道的体验有所隔,有所蔽。同样,他们对于“情以物兴”、“感物吟志”的理论也是赞同的。比如《世说新语·言语》载:“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明。’”“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表现出感受生命和鉴赏自然以至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高超悟性。而对于“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则表现得不屑一顾。他们既不象“诗人什篇”,“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那样去“为情而造文”,也不象“辞人赋颂”,“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那样去“为文而造情” ⑩ 。然而东晋人士的作品不但没有达到“吟咏情性”的“自然英旨”,反而使人感到他们有所“拘忌”,“伤其”文学作品的“真美”11 。在他们笔下,文章并不如他们所推崇和实践的那样,应是发抒怀抱的自然产物,而带有为达到某种目的之手段的倾向。这和东晋人士对于文学的理解大有关联。

东晋人士对于文学的认识,史籍记载十分稀少,但就留存的零星记载也可推出一些梗概。《世说新语·文学》载:“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他所谓的妙绝时人的诗是什么样的诗呢?刘孝标之注引《续晋阳秋》曰:“询有才藻,善属文。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章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江右,李充(原作“过江,佛理”,据余嘉锡《笺疏》本改)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中,谢混始改。”由此可见,许询被当时推崇为妙绝时人的诗作,就是背离《诗》《骚》特征的以老庄玄胜之谈再加上三世之词为内容的作品,并且作为当时的文宗为众人所效法。《世说新语·赏誉》还云:“……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度才情, 故未易多有许。’”说明被简文所赞许的襟怀之咏,即是所谈之理。许询有集八卷。现存只有三首残诗,其中《农里诗》:“亹玄思得,濯濯情累除。”即是谈理之诗。如果参以江淹“其文体”的《杂体诗三十首》中的《许征君询自序》,再联系孙绰《答许询诗》,就可以看出大多同样是“洒落”、“绝尘网”、“恬蒙园”、“韵灵旨清”,体现理的作品。也就是说,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这样的诗才叫好诗,才符合玄胜之谈的标准。关于东晋人士的这个观念,康僧渊《代答张君祖诗序》很有代表性。其中说:“省赠法诗,经通妙远,亹亹清绮。虽云言不尽意,殆亦几矣。夫诗者,志之所之,意迹之所寄也。忘(一作志)妙玄解,神无不畅。夫未能冥达玄通者,恶得不有仰钻之咏哉?吾想茂得之形容,虽栖守殊途,标寄玄同,仰代答之,未足尽美。亦各言其志也。”其“经通妙远,亹亹清绮”和简文所论之标准是一回事,“言不尽意”也是当时的主张。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也沿用了《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的原话,却并不是如《诗大序》一样把这“志”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情”视为二而一的东西,从而突出诗歌的特征,而是将其引申为“意迹之所寄”。意迹,思考也。全句之意即是思考之结果的表现。重点在于“志妙玄解,神无不畅”,目标在于“冥达玄通”。其所言的志,很自然的会成为“虽栖守殊途”但“标寄玄同”以理为特征的东西。事实上他们的作品就是这样。康僧渊之诗云:“真朴运既判,万象森已形。精灵感冥会,变化靡不经。波浪生死徒,弥纶始无名。舍本而逐末,悔吝生有情。胡不绝可欲,反宗归无生。达观均有无,蝉蜕豁朗明。逍遥众妙津,栖凝于玄冥。大慈顺变通,化育曷常停。幽闲自有所,岂与菩萨并。摩诘风微指,权遒多所成。悠悠满天下,孰识秋露情。”正是地地道道言理的玄言诗。张君祖的《咏怀诗》也是如此。当然现在存留的东晋诗,也有咏物、山水的,但是当时诗坛上占主流的、大家努力去写的却是这样的诗。《世说新语·文学篇》共104条。第66条后大多是谈作文作诗。而在此以前则全是记录清谈故事。编者将作文作诗编在清谈之后共为一篇,说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写诗写文和清谈是一回事。

不过,有意去表现已知的理,从根本上说不是自然之道;努力于写理就会理胜其辞,酷不入情。东晋人士的创作既违背了自己的思想宗旨,又背离了文学反映社会人生和抒情的核心质素。是以当时固然蔚为风尚,但时过境迁,其淡乎寡味、单调浮浅就为人们所不满,难以玩味和欣赏。盛极一时的玄言诗终于日渐消亡。东晋文坛在后人的眼里不能不一片萧瑟荒凉。毛先舒《诗辨坻》卷二就云:“袁彦伯月下咏史,获知镇西。牛渚风流,一时胜赏。今读其作,调平思钝,率晋人常调耳。”尽管如此,这种诗却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摆脱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以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模式。虽然这些玄味十足的诗也是反映的自我,但却是从整体把握的、鸟瞰的角度写出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的感悟,描绘出一种人生的境界。比较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局限于一事一时之感受的抒情和叙事的诗歌,更富于文人化、贵族化。

第二,和前一点相联系,这种诗要求作者开阔思路,放宽眼界,以表现天地自然之充足媒介的气概来思索,来创作。于是拉开了与具体化的社会的距离,也就有了深厚感、迷蒙感、淡泊感,耐人咀嚼和深思。

第三,这种诗的创作来自于“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式的思维方式。是高一级的对自然和社会的概括,也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非智者不能理解,非有高度修养者不能道。既增强了文学作品的意义,又符合文人的要求和特长。

第四,这种诗还是“文以载道”和“文以寄兴”的结合体。这在于:如果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来讲,孔子所言“思无邪”就无法成立。因为正如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所说,动于中的情“其正少,其邪多”。如若按儒者“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来讲,既要持之,即非是真性情、真自然。而真正能做到既是言志又思无邪的只有玄言诗。因为它是对于人生、宇宙、社会认真思考后的高度概 括,有一定的哲理性,既不同于一时一事之所感,和低级的世俗的观念更是毫不相关。它也是在载道,只不过不一定是儒家的道罢了。于是相比较而言,这一类诗显得更加典雅化。

因此,每当社会大动乱之后,人们在痛定思痛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寻找出路,思想上求得解脱之际,理的需求大大增加甚至超过辞与情的时候,这种诗就会在文人当中流行并得到极高的评价。这与后人从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评判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然而,时过境迁,这类诗也就成为某种观点或理论之图解,逐渐失去其魅力,为读者所漠视。东晋的玄言诗即是突出的代表。这些诗既内容单薄又境界雷同,既无正始之托喻又少西晋之丽辞,自然使人有淡而无味的感觉。这种情况在东晋末安帝义熙年间发生了改变。东晋士族和朝廷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丧失了绝对的优势和地位,已经失掉独立性的士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上又走上西晋文学的道路。而真正回归到自然的现实生活中的陶渊明,以其不再是超现实的抽象现实,而是超现实观念下的现实的作品,完成对东晋文人诗的超越。

注释

①如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称之为“清谈诗”,朱自清在《日常生活的诗》中称之为“玄言诗”。清谈与玄言同义。

②如王羲之《杂帖》中论诸葛亮、《晋书》卷八十四桓玄论四皓、《晋书》卷七十五王坦之论公谦之义。

③④《晋书》卷三十九、六十六、七十七、四十三。

⑤《世说新语·言语》。

⑥《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理想国卷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⑦《世说新语·伤逝、任诞》。

⑧如《晋书》卷七十五云:王承“清虚寡欲,无所修尚。言理辨物,但明其指要而不饰文辞,有识者服其约而能通”。卷七十七又云殷浩:“尤尚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

⑨《晋书》卷三十五、《世说新语·文学》。

10《文心雕龙·明诗、物色、神思、诠赋、情采》。

11并见《诗品》。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1)学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