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浙江宁波中心小学景观设计学毕业论
2014-05-12 01:13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园林学]浙江宁波中心小学景观设计学毕业论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通过浙江宁波中心小学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小学校园
摘要:通过浙江宁波中心小学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教育功能进行探讨。目标是建造一个生态型的校园,人车分流的校园交通系统,园林化的建筑室外空间以及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使校园环境不仅能满足学生正常的物质需求,也能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校园环境 校园设计 环境教育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entre Primary School
Peng Zhanghua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building an eco-type campus, which ha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dviding the pedestrian and vehical, outdoor construction for gardening , and creat a cultural atmosphere, this thesis porbes the functions of the eco-education by anlyszing the schoolyard landscape’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Ningbo centre primary school. This eco-type campus can provide satisfaction for the student’s physical need, educate them through environment, and thus make them study and grow in a health environment.
Key words:schoolyard design ; Schoolyard Environment ; Environment Education
1 概况
小学阶段是培养少年儿童优良品质的最佳时期,在过去中国社会的小学生,背负着沉重的书包、无尽的作业、枯燥的说教、严厉的校规,人们眼中的学校是庄严的、神圣的,也是严格和纪律的代名词,而现在,在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减负的号召下,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倡导下,在老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情况下,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老师已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习也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在该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着意把它设计成一个孩子们快乐学习的乐园,健康成长的乐园,老师快乐工作的场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
2 设计依据
2.1 设计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有关规范及法规
2.2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本次规划占地约65亩,总计43000平方米,地形规整。
学校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
用地面积:43000平方米;
道路面积:7500平方米;
建筑基底面积:58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
远动场面积:7600平方米;
绿化面积:19100平方米。
3 设计原则与目标
3.1 设计原则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设计。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这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本次校园环境设计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3.1.1 保证校园环境品质原则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自我价值的膨胀诱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而自然主义的回归及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使得国家、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景观化校园设计正是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相适应;这也是保持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1.2 以人为本主义原则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即关注人的行为模式、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景观化校园强调对校园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2]。
3.1.3 将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原则
在校园价值的各关联要素中,不能厚此非彼,也不一定鱼与熊掌兼得。景观化校园强调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使彼此能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从而体现校园建设的和谐。
3.1.4 体现教学理念的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以人本的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3.2 项目目标
将快乐、健康、知识融合于校园景观内。
快乐健康地学习——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校园学习氛围;
快乐健康地成长——引领一种快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快乐健康地生活——创造一个自然、生态、幽静的校园自然环境;
快乐健康地工作——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
4 总体设计构思
4.1 设计理念
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理念是人与自然共生,建筑与环境互动。通过安排校园内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构成校园的空间系统,以建设园林式、人文式校园为目标。
4.1.1 园林式校园
校园内营造出自然园林的风情和意境。各个建筑组团精心的植物布置,使校园建筑包围于绿色中,整个校园疏密有致,空间开合有序。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1.2 人文式校园
校园不仅是传播知识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素质,塑造品格的地方。在该校园规划设计中处处体现尊重自然、尊重人与环境共生的人文理念。校园环境为老师与学生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场所,旨在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3]。
4.2 规划布局
本方案在校园内规划了一轴、两片、四区的景观结构。
4.2.1 一条纵轴
该主轴线始于校区主入口,串联主要的建筑群体和开敞公共空间。联系起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室外活动场地和楼间绿化空间,虚实相间,富有韵律和节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便利、整洁、安全的生活交往空间。本方案在入口、主要景观轴线、与课间活动场地交点处形成主次有别的多个景观节点。轴线与绿地交点处及楼间围合空间内形成功能多样,形态丰富的景观节点。
4.2.2 两个片区
为迎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校园规划以动、静分区为原则。静区内的总体设计以自然为主体,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总体设计是通过大量不同种类的植物造景,并结合各种轻松的游戏与活动寓教于景、寓教于乐。规划目的是为了使更多人懂得大自然的价值,懂得珍惜身边的环境。动区主要以学习与运动为中心,本区设计希望造就一个丰富的校园环境。该校园有着星罗棋布的院落广场,丰富多变的路径,层叠流动的自然空间,活泼轻快的建筑风格,五彩斑斓的建筑色彩,包含着最丰富的童年生活和最美好的童年愿望。
4.2.3 四大区域
本设计共分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生态体验区和生活宿舍区四个区。
4.3 景观特性分析
4.3.1 空间特性分析
本校园规划主要分为两大开放空间,分别是建筑围合的升旗广场以及植物围合的运动场。在这些空间里面学生可以举行各种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从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更多技能与体验更多感受。在学校两个动区的开放空间中通过植物营造的闭合空间来分隔。一来通过植物减弱噪音,使运动场不影响教学区的正常工作,二来空间上的开合变化使校园的景观更生动宜人。在生态体验区内植物围合出一个个小的半开放空间与封闭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幽静的学习与交流环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4.3.2 场所特性分析
中小学阶段,孩子们思维活跃,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小学的校园环境设计应注重突出生动活泼和带有启迪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在硬质景观上通过升旗广场上的集会为学生传播理想、树立榜样,建筑围合的小广场,老师们也可以在内言行身教,为学生上课。还通过名人雕塑和带有启发性的造型小品来引导学生。
在软质景观上为学生的环境教育划分出生态体验区,在里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的重视及思考。
4.4 交通流线设想
把整个校前区设计为一个纯步行区。同时把机动车停车场入口设置在教学楼旁边的地下停车场 。校园内的车流路线为一环行车道,车行由周边环行车道解决,围绕整个校园。必要时可以进入学校内部,以减少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校园内的人流路线主要是往返于三个大区(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之间的学生人流,在这三个区之间是以广场和步行道相连的步行系统[4]。
校园的道路通常分为主干道、支路和绿地小径。主干道绿化应以遮阴为主,支路、小径以美化为主。主、次干道分明,主干道为6M双车道,休闲步道1.5-2.0M左右即可。
4.5 竖向规划设想
整个校园的竖向设计将自然状态的用地与校园建设用地有机的结合,使学校与自然生态共生共存、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整体的场地相对平坦,便于组织人流、车流。东南面的心态体验区在设计上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为其生态教育提供场所。
4.6 分区设计构思
4.6.1 教学科研区
设计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应更多地从学校和学生的感受去审视设计,创造他们喜爱的、舒适的环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由于地形条件和教学楼的分隔,把场地分为两个区域一一校园前区和后庭。校前区是学校的主题广场—追梦广场。主题广场位于校园的人口处,它集文化、交流、交通于一体,是一个内外交流的交汇处。它作一个学校的象征有其特殊的含义[5]。另外,校园建筑通过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之间的连廊围合形成两个内庭院,通过架空的连廊进行分隔与联系,两个内庭院形成围而不死、隔而不断、错落有序、互相渗透的序列空间[6]。围合出来的小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活动内容,如
英语角和各兴趣小组活动等。丰富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活动,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景观层次。
为了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文化气息,本方案将教学楼旁的步行道设计成
名人名言道。在道路旁的花台中砌筑了雕刻有名人名言的花岗石台。这些有关教育的言简意赅的话语,点缀于绿荫花草之间,既可以烘托育人环境气氛,又可改善学校景观。
4.6.2 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内有风雨球场、篮球场、足球场以及低年级的儿童运动设施,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活动区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特色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活动区周围种植常绿乔木,以利于夏季遮阳,创造休息林荫,也避免了落叶给运动带来的不便。
4.6.3 生态体验区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7]。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使同学们学习轻松,老师们工作舒适。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会在闲暇时给同学们带来自然享受,还可以激发写作上的灵感。所以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不可忽视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可简单概括为:
以暗示的方式传递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信息,对学生的认知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以情境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在感染、熏陶之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使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感悟人生;
以良好的外观激发学生的美感,丰富审美表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生态区域内,设置了各种各样与自然相关的活动与课程。学生们通过游戏与课程学到各样的知识。并通过这些学习了解自然和热爱自然。
4.6.4 生活宿舍区
宿舍区位于教学科研区与生态体验区的中间,一方面方便学生到教学楼、实验楼与饭堂等学习生活区域同时在生态区的旁边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学生宿舍区设计了文化广场,供师生在此交流休息。
5 校园环境的生态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具有从事环保的技能,而是通过传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对人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小品,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环保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形成积极参与环境改善与保护的动机[8]。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6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既应有一定的视觉美感,又能给置身于此环境的人产生较好的心理联想,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课堂,随时随地启发人的思考。而在这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水一石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格修养都无时无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9]。
6.1 校园绿化的基本原则
6.1.1 本土性
根据本地的自然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体现岭南特色与校园特色的乡土树种。
6.1.2 艺术性
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相结合,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多层次搭配,既能创造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群落,又符合
生态学原则。
6.1.3 实用性
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10]。
6.2 校园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6.2.1 校园主体绿化植物体现本校特色
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而且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
6.2.2 绿化树种选择应丰富多彩
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若条件许可,应种植不同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树种,但应注意不宜种植多刺、有恶臭、易引起过敏的树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6.2.3 树木的环保效应
树木、草地、花卉均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吸收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湿度等生态功能。
6.3 主要校园绿化植物
乔木类
乔木是整个校园绿化的主体。从景观效果考虑,乔木能构成室外环境的基本结构和骨架,从而使布局有立体的轮廓,体现地方特色;从生态效应考虑,乔木宽大的树冠和叶面积,在生态上起着灌木和地被植物无法代替的作用;从经济上考虑乔木周期长,养护费少。
本方案主要选用了以下乔木: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香樟(Cinnamonum camphora)、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 Sieb. Et Zucc)、女贞(Ligustrum Vicaryi)、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 Mast)、梅花(Armeniaca mume)、乌桕(Sapium sebiferum (Linn.) Roxb)、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国槐(Sophora japonica)、悬铃木(Platanus hispanica)。
灌木类
江南园林绿地中的灌木种类丰富,形态多姿。通过与乔木的搭配,形成周年可供观赏、层次分明、色彩艳丽的植物景观。
本方案主要选用了以下灌木:枸骨(llex cornuta Lindl)、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卫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含笑(Michelia figo)、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 ker-Gaul.)、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黄杨(Buxus sinica)、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阔叶十大功劳(Folium Mahoniae Bealei)、红花檵木(Redrlowered Loropetalum)、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 R.spp)、月季(Rosa chinensis )、栀子花。
草花与地被植物
可以通过草花与地被植物组成不同的图案,或成为主景,营造出美丽、热烈、茂盛的植物景观。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本方案主要选用了以下草花与地被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三色堇(Viola tricolor var.hortensis DC)、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 f. tricolor Hort)、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 (L.) R. Br)、 绣球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 Lindley Summerlilic )。
7 结语
校园环境在个人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学校是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在这里他们学习知识,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是他们成长期间最重要的外在环境。因此,校园环境的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其教育功能的体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行为素质的目的。同时,校园环境建设中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参 考 文 献
[1] 裘鸣菲.撷校园文化 创环境特色--华中农业大学绿地规划 [J].中国园林,2000,16(2):60.
[2] 宋卓慧. 谈以学生为本的和谐校园的构建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3.
[3] 胡金良,霍海鹰,马曙晓.邯郸市二十三中学校园设计探讨 [J].山西建筑,2007,33(26):80.
[4] 华华. 试论生态型、人性化的校园设计——以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校园设计为例 [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2.
[5] 郑斌松,张建荣.小学校园的童心设计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4):11053.
[6] 汤晓岚.谈新建淮阴路小学校园空间与环境的创造 [J].山西建筑,2007,33(32):52.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7] 许锴,赵海梅.论生态校园与环境育人 [J].科技广场,2007,(10):27.
[8] 李钊珍.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环境意识 [J].广西教育,2007,(10):16.
[9] 赵璐.浅议校园绿化设计 [J].山西建筑,2007,33(32):351.
[10] 罗意强.浅议中学校园绿化 [J].建材与装饰,2007,(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