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体例角度看《诗论》的未完成性学毕业论文(3)

2014-07-27 01:33
导读:《诗论》增订版序透漏了此中消息:“从前我还写过几篇关于诗的文章,在抗战版中没有印行,原想将来能再写几篇凑成第二辑。近来因为在学校里任课兼

《诗论》增订版序透漏了此中消息:“从前我还写过几篇关于诗的文章,在抗战版中没有印行,原想将来能再写几篇凑成第二辑。近来因为在学校里任课兼职,难得抽出工夫重理旧业,不知第二辑何日可以写成,姑将已写成的加入本编。这新加的共有三篇,《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下两篇是对于诗作检讨的一个尝试,《陶渊明》一篇是对于个别作家作批评研究的一个尝试……”[1](p5)这说明,朱光潜是有意写《诗论》第二辑的,只是由于工作关系一时未能如愿。因而把《诗论》出版后写的一些原想作为第二辑的几篇文章放到增订版里。因此,朱光潜说“姑将已写成的加入本编”,这无疑是权宜之举,并不是对《诗论》的成熟建构。直到最后,朱光潜的《诗论》第二辑也没有出现(倒是在八十年代出了一本朱光潜的《诗论新编》[12],其中共收朱光潜论诗文章十三篇,但并无体系可言。),而姑且加入其中的三篇文章也一直留在其中:三十年后,《诗论》第三版印行时,朱光潜不再提第二辑的事了,增订的三篇已在书中存在了三十年,也维持了原有地位。他在后记中特别提到了增订版中的新增的《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我在这里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歌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也作了探索分析。”[1](p331)由此可见,《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下两篇提出了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做了详细论证,从而成为《诗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此,从作者到读者都无人质疑。但是,作者在这里却不提他同时增订入集的《陶渊明》,大概是他也明白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尴尬处境,所以尽管喜爱却不提起。
那么,这一章的真正归宿应该在哪里呢?四十年代初,重庆《大公报》的记者对他采访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下一本书将是什么?他回答说:“二十年前就已蓄意写一部《魏晋人品》,想在魏晋选十来个代表人物,替他们写想象的传记……这些年来,我颇留意中国诗,也想挑选一些诗人出来作一种批评的研究(如同我去年写的《陶渊明》那一类的文章)。”[13](p312)也就是说,这篇《陶渊明》其实是作者原打算写的《魏晋人品》里的一章,但是由于《魏晋人品》根本没有再写,这篇《陶渊明》也就一直呆在《诗论》里。但是尽管呆在其中,其实游离局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九七九年冬,朱光潜在给《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集》写的《编后记》中说:“《诗论》大量地谈到中国诗,特别是对于中国诗的音律分析,北京师大中文系钟敬文同志和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同志都劝我将《诗论》再版,再版暂不可能,所以多选载了一些。我希望我的初步分析有助于精神在文学研究方面日益上升。”[14](p476)这里他又提到了增订版中的前两篇,并且表示对《诗论》“多选载了一些”,查目录,该集选录了《诗论》中的八章,除了表现论和几篇比较论外尽在入选之列,《陶渊明》这篇被阎国忠认为是《诗论》的主旨与总纲的章节也不曾入选。
总之,《陶渊明》这篇诗人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融入其诗学理论整体的。由于陶渊明是作者最推崇的诗人,而《陶渊明》一文又是作者一生读陶的结晶。直到最后,朱光潜也未忍割爱,也未作为附录。这说明朱光潜在建构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主观喜好和制约因素,致使其《诗论》难免存在着一些缺陷。当然,就全书而言,这毕竟是瑕不掩瑜的。《诗论》作为一个变诗话为诗学的理论建构在中国现代诗学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突破了《人间词话》那种保持着传统词话形式的现代文论建构的尝试,而是真正建立了一种富有逻辑的理论体系。但是如果因为著者是成就卓越的人而为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逻辑,甚至有违逻辑的地方也一味加以迎合式的辩护不是科学的态度,是与朱先生提倡的文学研究的科学精神不相符的,因而也是不利于推进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
三、关于《诗论》各章的关系
上一篇: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资料 下一篇: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