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体例角度看《诗论》的未完成性学毕业论文(4)

2014-07-27 01:33
导读:除了第十三章《陶渊明》以外,朱光潜者对《诗论》前十二章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阎国忠认为:“《诗论》的开篇第一章讲诗的起源……第三章讲诗的

除了第十三章《陶渊明》以外,朱光潜者对《诗论》前十二章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阎国忠认为:“《诗论》的开篇第一章讲诗的起源……第三章讲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从第五章到第十二章讨论了诗的特点和成分,至于诗的价值和意义基本上未提及。”[15](p126)这并不是从总体上对《诗论》各章的把握,他所说的“从第五章到第十二章讨论了诗的特点和成分”过于笼统,第五章以前的其实也可以说是“诗的特点和成分”,而且他并未指明各章的关系。
朱式蓉认为“《诗论》第七章‘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是相当特殊的一部分’”,其理由如下:“《诗论》第四、五、六三章是对诗的特质的说明。尽管第七章自有其一个方面的内容,即诗与画的比较,但在《诗论》全书的结构中,它是前3章论点的发挥,也是前3章在逻辑论证上的归宿。第七章后的五章专门讨论诗的音律。前3章旁驰博鹜,从‘声’、‘顿’和‘韵’三方面替诗的音律辩护;后两章则对中古律诗作了一番的考察。”[16](p204)后五章谈诗的音律极其明显,但是第七章并不象他所说的那么特殊,他之所以看重这一章是因为他认为朱光潜在本章中道出了治学的意图:“一种学说是否精确,要看它能否得到事实的印证,能否用来解释一切有关事实而无罅漏。”但从全书来看,第七章只不过是承接第五、六两章在谈了诗与散文、的关系之后又谈了诗与画的关系,这三章其实位于一个层次上,属于诗与散文、音乐和绘画这些文艺形式的比较。他说的“《诗论》第四、五、六三章是对诗的特质的说明”是不够准确的。最能揭示诗的特质的其实是第三章:《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王攸欣认为诗境论只统率了前七章,论音律的部分与诗境论的关系不密切:“第一、二章以诗境论为潜在前提考察了中国诗歌起源的各种因素,第五、六、七章分别论诗与散文、音乐、美术的异同及关系,仍以诗境为诗的根本特征……”[10](p194)王攸欣这个质疑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音律是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音律对诗要比对散文重要得多),是构筑诗境大厦的基石,怎么能说与诗境论的关系不密切呢?就此而言,我觉得朱立元的看法是比较通融的,他认为前七章“从史实、学理、横向比较诸方面展现诗的特征,可以看作是为诗‘正名定义’的诗的本质论”,后五章“进一步从形式方面深化诗的本质论,突出‘白话诗也仍须认旧诗作祖宗’的论断的历史和学理根据”,[9](p3)可称为形式论。 大学排名
《诗论》这种前七后五的格局是很明显的。后五章论音律没有异议,而前七章的内在关系就不易说清了。有的论者把前两章合在一起,认为都是探讨诗的起源,上述王攸欣的看法就是如此。但是我认为第二章并不是谈诗的起源问题,其实谐与隐都是一种文体,纯粹的文字游戏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文体。所以我认为第二章探讨的是诗与相近文体的关系问题。第三章无疑是全书的核心章节,而第四章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宛小平在提到朱光潜的“表现说”时曾这样说:“朱光潜晚年一再声称在真正有独立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当然主要指的就是改造黑格尔、克罗齐美学观点而提出的‘表现说’。”[17](p158)在我看来,朱光潜在这里提出的革命性主张就是“情感思想和语言的三位一体论”,他批驳了那种先有思想情感再有语言之类流行的看法,认为这三者是同时发生的,是三位一体的,并无先后之分。这里的“情感思想”表现在诗里就是“情趣”,也就是说,情趣和语言是同时发生的,情趣就在语言之中,语言表现的就是情趣,通过语言及其组合形成的声音和意象来表现情趣。所以,情趣,语言以及语言组合所形成的声音(即韵律)和意象就是同时产生的四位一体。
因此,在我看来,《诗论》一书大致是以起源论(第一章)为背景,以本体论为核心,以比较论为外围,以诗律论为基础的。其中本体论包括“境界论”(第三章)和“语言论”(第四章)两部分,比较论包括“诗与谐隐”(第二章)、“诗与散文”(第五章)、“诗与音乐”(第六章)和“诗与绘画”(第七章)四部分,诗律论包括“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第八、九、十章)和“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第十一、十二章)两部分。《诗论》的核心无疑是以“境界论”为主体的本体论部分,“起源论”是它的一个背景,“比较论”则显示了诗与别的文艺形式的差异,更突出了其自身的特征。而“诗律论”则为如何更好地表达诗的境界进行了技术分析和探讨。这些章节都围绕在“境界论”的周围,或作为它出现的背景,或揭示它与其它文艺形式的异同,或为它的形成提供基础。
上一篇: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资料 下一篇: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