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诗意的弹性——栖居于古典废墟的现代汉诗学(2)

2014-08-26 03:05
导读:诚然,新诗的音乐性有它先天的盲点,那就是现代汉语这一基础并不足以支撑新诗在声音上的完满,汉语言本身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往终点上说,现代


诚然,新诗的音乐性有它先天的盲点,那就是现代汉语这一基础并不足以支撑新诗在声音上的完满,汉语言本身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往终点上说,现代汉语似乎并不能赖以凭借,许多诗人对当今的汉语存有“不信任”的态度,持某种语言的文学者对其母语变得不信任,那么这一定会是该种语言文学的危机。现代诗人从语言中剥离,而非如古典诗歌时期那样,作者与母语互相融合,诗人能够终日浸泡于母语中,人与语言合一。这是现代诗歌甚或整个现代文学的艰难之处。最突出的例子是,所谓“普通话”的强行推广,使得许多本来十分美妙的方言文学现在渺不可闻,这在小说体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而诗人于坚也表示,他遇到的一个写作难题就是方言与普通话的矛盾,有许多文学灵感,只能用方言表达,有作家甚至发出更为偏激的责难:文学只能是方言的(对于这种由极端滑向极端的意见,我仍然表示怀疑),楚辞是南方方言,诗经中的语言大部分是北地方言(也有极少数现河南以南地区的语言,这造成了《诗经》中若干作品与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不统一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外国文学中也所在多是,例如古史诗《贝奥武弗》和稍后的乔叟的故事集,现代作家福克纳特异的美国南方韵调,诸如此类。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近几十年来,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过分地全盘笼罩了文学的创作,这造成了文学的先天性残缺,这种残缺显现于诗歌之中,就是诗歌语言的干涩与贫乏,缺少韵味,没有“诗味”,就如有些评论者所称,诗已不成诗了。这种现象其实渊源有自,年头已经不少,并非近年来所新生。20年代梁实秋就说,“自白话入诗以来,诗人大半走错了路,只顾白话之为白话,遂忘了诗之所以为诗,收入了白话,放走了诗魂。”[4] 老舍在50年代说,“我们今天不会用语言,就是没有充分了解到我们语言的特质。因此,就没有很好地发挥我们语言所有的美”[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然而这只是新诗情形的一面,若不探寻那隐微的另一面,就难以懂得新诗的全部真相。

针对新诗格律的危险,诗人提出了新诗格律的规范与自律。原有的一套早已被打翻了,他们从旁窥见新诗格律的内在奥秘。新诗的核心之一是“节奏”,而这“节奏”关联着口语中的“音响”,叶公超发现,“新诗的节奏是从说话的语调里产生的……在说话的时候,语词的势力比较大,故新诗的节奏单位多半是由二乃至四个或五个的语词组织成功的,……这些复音的语词之间或有虚字,或有语气的顿挫,或有标点的停逗,而同时在一个语词的音调里,我们还可以觉出单音的长短,轻重,高低,以及各个人音质上的不同。……这种说话的节奏,运用到诗里,应当可以产生出许多不同的格律。”[6] 这种对新诗格律的自觉发现就是诗歌内在动力的驱使,差不多是种必然性,也就是上面谈到的诗歌发展的几个动因之一。实际上,新诗发展到现在,这种内在动力的能量已经愈来愈明显,也许已经超过了翻译诗歌的影响。[7]

上述叶公超的论述只是对发掘新诗格律的一种努力,它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它也不一定能够得以成功。从更广大的范围来看,新诗的格律还是如我前文已述的,正在“内在”的暗道上执着地潜行。

所谓内在的格律,也就是不假求外在的音响[8],不着迷于浮泛的音韵,而是靠内在的律感和节奏而震撼读者的心魂。对于这其中的奥妙,朱自清有一段表述十分明晰,“我们读一句文,看一行字时,所真正经验的是先后相承的,繁复异常的,许多视觉的或其他感觉的影像(Image),许多观念、情感、伦理的关系——这些——涌现于意识流中。……文字以它的轻重疾徐,长短高下,调解这张‘人生之网’,使它紧张,使她松弛,使它起伏或平静”,在这里,文字的巨大用处,便不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声律,而是通过一种语言自有的内在韵律迸发出来。有时候,这种迸发的力量还相当巨大,昭示着一种可与格律严谨的古典作品相颉颃之美。
上一篇:由《文心》、《孙子》看中国古典文论的源流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