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唐宋时期的杜诗研究学毕业论文(2)

2014-09-19 03:24
导读:在宋人看来,尊杜可以“补于政治”,可以“开太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治方面,一是思想方面。宋代对杜诗的,后来也就分别从这两方面入手。

在宋人看来,尊杜可以“补于政治”,可以“开太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治方面,一是思想方面。宋代对杜诗的,后来也就分别从这两方面入手。
从政治方面入手,尊杜诗为“诗史”。唐人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中早就有记载,“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这个谥号,新旧唐书都沿用了。但是,如果我们具体一下,就可以发现,这种称杜诗为诗史的原因,局限于诗人自己”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偏重在诗人记事之详,而这个事,则是诗人自己乱中“流离陇蜀”的个人遭遇。所以,此言诗史者,不过是诗人用诗记下的个人简史,认识过于肤浅,正是唐人认不清自己的时代,也认不清诗人价值的反映。宋人隔岸观火,殷鉴不远,对唐政得失看得较清,对杜诗的面目也认得较清。胡宗愈就强调,“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成都草堂诗碑序》),把杜诗记事之详的特点,到记世之真的高度,看法比唐人高明多了。陈巌肖又在《庚溪诗话》中进一步指出,“杜少陵子美诗,多记当时事,皆有依据,古号‘诗史’”,接触到“事”即“时事”。“诗史”即用诗的形式写的唐代的认识,就是这样在宋人手里完成的。以至于后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甚至说成,“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杜诗可以补史书之不足,纠史书之谬误,不过是这个论点的具体运用。更有甚者,大臣论政,也引诗为据。王巌叟在《韓魏公别录》中就记载有韩琦反对寓兵于农,论据便有“独不见杜甫《石壕吏》之诗乎?调兵于民,其弊乃尔。”想一想唐文宗读杜诗而动游兴的事实,怎能不使人产生感慨呢?宋代统治者处于封建社会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后的第一个喘息之机,特别致力于前代的统治经验,以谋长治久安之术。所以,两眼朝后,盯住历史,两修唐书,两修五代史,大修《资治通鉴》,就是证明。看重杜诗,其理一也。尊杜诗为诗史,其实就是把杜诗当成《资治通鉴》的缩写本,新旧唐书的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思想方面入手,则尊杜诗为“诗中六经”。
唐朝中衰于统治集团的内讧。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政治,的因素外,还有一个思想的因素。唐朝三教并举,儒不独尊。思想活跃固然有利于人才成长,社会发展;但是,也容易偏离土地国家所有的小生产正统意识形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杜甫生前即有见于此,在辞世之年曾发出呼吁,“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希望再用孔门儒学为李唐王朝重“开太平”。赵宋统治者比李唐统治者更虚弱,只能在想象中解决现实中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乞灵于孔门儒学的“克己复礼”。这样,杜甫的见解和宋代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就一致了。因而宋儒研究杜诗的思想意义往往把它跟儒家经典扯在一起。说“工部风雅,犹仲尼日月也”本很早,可惜“风雅”一词,失之笼统,把没有展开。稍后的孙仪又说诗人“道遗当世,而泽化后人”(《读〈杜工部诗集〉序》),仍对“道”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未能加以说明和探讨。再后的王得臣稍进一步,具体点出杜诗的“周情孔思,千汇万状”(〈增註杜工部诗集序〉)。然而,看似具体,但是仍不过是就杜诗继承广泛而言,看做一个一般特点,杜诗的思想意义,特别是在儒学中的意义,尚待发掘。苏轼抓住了杜甫忠君的特色以后,纲举目张,杜诗的思想意义在宋儒眼中一下子清晰了。他的弟弟苏辙明确提出,“我公才不世,晚岁道尤高”(〈和张安道读杜集〉),突出了杜甫后期,即“一饭不忘”时期的思想特点。孔武仲则提出,杜诗“大抵哀元元之穷,愤盗贼纵横,褒善贬恶,尊君卑臣,不琢不磨,闇与经会,盖亦骚人之伦而风雅之亚也”(〈书杜子美〈哀江头〉后〉),又突出强调了杜诗思想“闇与经会”,合于儒家经典。做为这两种观点的汇总,是同时人黄庭坚的。作文“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词顺,文章自然出类拔萃。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与王观复书三首〉其一)。黄庭坚把苏辙笼统提到的杜甫晚岁之道,具体定为诗人到虁州后的思想;把孔武仲概括的杜诗“闇与经会”的特点,具体划到当时逐步开始泛滥的上。根据则是“老杜作诗,韩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三首〉其二)。韩愈以孟轲的继承人自居,后儒亦视之为儒学由前期向后期转化的关键人物。承前启后,于道功多。黄庭坚把杜甫跟这位“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散文大家相比,不就明示伟大诗人在儒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吗?说他们的诗文“无一字无来处”,除了颂扬杜诗韩文的艺术性强之外,重要的是说,杜诗韩文征圣宗经于内,明道言志于外,不啻是当代最新版本的五经。这种见解,以经解杜,割断了杜诗和生活的联系,助长了解杜工作中凭空臆测,随意引伸的不良倾向,较以史解杜,这种由外向内的转化,是一种退步。果然,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治下,士林纷纷强调,“工部风雅,一发诸忠义之诚”{晁说之〈嵩山文集〉卷十六}。提出“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釋惠洪〈冷斋夜话〉卷三}。开始阐述“子美深于经术,其言多止于礼义”{李复〈与侯谟秀才书〉}。突出宣扬“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诗序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者也“{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颂扬杜诗”乃圣贤法言,非特诗人而已“。就这样,秉笔直书的史臣,变成了卫道说教的牧师,头戴方巾的圣贤。杜诗走悄,空前绝后,”儒家仰之,几不减六经“{邹浩《送裴仲孺赴官江西序》}。这是在杜诗普及基础上又掀起的一个新的热潮,可祘是杜诗研究的深入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盛况是仅见。惶惶不可终日的统治阶级,显然是病急乱投医,把大诗人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把抓在手里,再也不放松了。
上一篇:李清照词中的淑女情怀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