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现代爱情小说论女性文学的自觉写作学(2)
2015-01-18 01:45
导读:庐隐在《海滨故人》里借露莎之口说,结婚不结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两个人能够情投意合,然而世人看问题却不是这样的,因此,露莎便满怀惆怅地致信
庐隐在《海滨故人》里借露莎之口说,“结婚不结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两个人能够情投意合,”然而世人看问题却不是这样的,因此,露莎便满怀惆怅地致信她的爱人梓青:“……地球虽大,竟无我辈容身之地,欲求自全,只有去此浊世,同归于极乐世界耳!”其反抗包办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态度异常坚决,
大名鼎鼎的写情专家张爱玲八岁开始读《红楼梦》,以后每隔几年读一次,其中的爱情悲剧不免给她深深的影响。她自小父母离异,从母亲身上看到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幸,与胡兰成的恋情又让她寒心透骨。她对胡兰成倾出一片真情,与其度过一段欲仙欲死的生活,后来却遭受被遗弃的命运。当这种种因素在她身上沉淀下来时,《多少恨》和《十八春》的问世便不难理解;一个女人理想的爱情得不到实现,正常的情欲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变态心理在《金锁记》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多少恨》中的家茵与宗豫的相恋与分离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大悲大痛,两人过的都是凡俗人生,而分离的原因只是男主人公宗豫想维持其太太在无爱婚姻中的身份,女主人公家茵只好委委屈屈地离去。张爱玲在小说正文的前面写到:“这一篇恐怕是最接近通俗小说的了。”然而她决不是仅仅编织一个通俗的爱情故事,这篇小说写于她与胡兰成感情破裂之后,作品里有她的感情积淀,尽管两人已各奔东西,但张爱玲不忘旧情,反映了作者对已逝爱情的回忆与遗憾。
“文革”结束之后的新时期,由于社会环境变宽松了,女性文学承“五四”女性文学而来,更加蓬勃发展,张洁、迟子建等女作家继续执着书写莎菲等人从历史延伸过来的女人对理想爱情的苦苦追求。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领域的探险者和先驱者。1979年,她以一曲《爱,是不能忘记的》倾倒了无数在无爱婚姻中挣扎的读者。从那时起,张洁一直在她的小说世界探索中国当代女性对于爱的憧憬与追求,对于自我的寻找与超越,并以严峻的笔触描绘了她们在为实现自己做“人”的目标的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磨难,面临的重重困境及其为之付出的昂贵代价。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女作家钟雨是为爱与责任的矛盾而痛苦支撑的女性形象。她独立、自尊、自强,在物质、身体上都不依附于任何男人。可是,她却使自己完全沉溺在爱而不能实现的大痛苦中。她和她所爱的老干部为了不伤害到老干部虽无爱却有恩的妻子,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深埋心底。这种惨烈的牺牲构成了她一生的情结,以至于到死仍不能释怀,抱着他送她的那套书化为灰烬。这种婚爱不一的痛苦和纯洁得近乎天国里的精神恋爱真挚感人。在钟雨卓然独行的性格中,既显示着人的优美与崇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潜在的影响力量。
如果说钟雨的爱情还只是一种理性爱情的话,那么《祖母绿》中的曾令儿的爱却是任性的,她为了爱,作出一次又一次的牺牲:舍生从狂涛巨浪中救他的命;忘我地为生病的他补习功课;义无反顾地代他受过,承担“右派”罪名,并以身相许单独抚育子女等等。曾令儿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两位女主人公的心甘情愿中莫不包含一种无言的思念和无怨无悔的慷慨温柔之情。爱过一次就期待一生!
而迟子建则张扬了女性追求理想的爱情失败之后不惜以死殉情的精神。《秧歌》中扭秧歌的小梳妆一出场就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几乎所有男女老少都被她异常的美貌深深迷住了,甚至有人为她害相思病而身亡。就是这样一个奇美无比的女子,只为了不可期待的爱情痴情地等待了大半生,最后在热闹喜庆的正月十五服毒自杀。《回溯七侠镇》中的秀水也是一个追求爱情和理想的女性,在逃婚的路上她与南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后来她只是说了一句“北比南高一截”,南就听不得这句真话离开了秀水,秀水只能屈从于现实,委身于北。秀水是一个“轻信”、“痴情”的不接受现实的女人,当她发现北的虚伪和欺骗之后,毅然选择了为爱情的理想殉身。
大学排名
女人活着为了爱情,为了爱情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所以张爱玲曾无不沮丧地说:“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想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不论旧时代还是新时期,这一点都不会有什么改变,爱情乃是女人一生的追求,因为它出自生命“本源”。
也许,情确是女人生理天性的一部分,也许情又是一种文化集体无意识的遗传积淀,也许情早已成为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绪,因此,女人注定在情上不可救药,她们永远化解不了它,永远摆脱不了它,永远走不出它的半径,永远绕着它向心,因为情是女人的“本源”。
女性文学研究者甚众,方法和视角也甚多,本文仅从女性的“本源”对女性文学进行了一次探讨,认为真正的女性文学是女人一种自觉的写作,呈现出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生活丰富无穷,可是对女人来说,爱情是不能少的,因此它赢得了女性作家绝大多数的眼光;当然在不同作家的体验中,包含了无穷的丰富性与可能性,值得所有人深入探讨与论争。正是在这些自由讨论中,女性与全体人类才会共同走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