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考语文总复习刍议

2015-05-08 02:17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中考语文总复习刍议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毕业 中考前,语文复习令教师伤透了脑
毕业

中考前,语文复习令教师伤透了脑筋。时间短,任务重,书堆如山,知识似海。怎样克服复习中的盲目性,跳出“题海”,掌握复习的主动权,提高总复习的效率呢?以下4个方面不妨1试。
摸底求准
1是要把握复习重点之底。把复习重点的底摸清楚,复习时心中有数,就能够掌握主动,抓住重点、要点进行取舍,减少重复,就能够化繁为简,变多为少,以精取胜,而不必在“题海”中沉浮。
2是要摸清学生知识之底。摸底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学生的不足,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缺漏,而后确定复习的侧重点。如果不经过摸底这1环节,对学生的底细不明,则只能是按照教材11复习,必然会平均使用力量,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花费了不少时间,而效果并不理想。
授法求效
初3语文总复习要想事半功倍,必须教会学生动脑筋,给他们1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复习之门。复习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把方法的传授贯穿于始终,告诉学生采取分门别类,专题集中,各个击破的复习方法,其效果是比较好的。这种复习方法如同打仗,欲以弱胜强,以小胜大,就必须握紧拳头,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语文复习正是如此。
所谓按序分类,就是根据大纲的规定和教材所包含的训练内容,采取体裁归大类,再根据不同体裁设计若干类别。知识归类的关键在于分类合理。譬如现代文基础知识可分为词语的品析、句义的理解、文学赏析、语言实用、段落的理解、篇章的理解等几部分。合理的分类可以把平日学到的知识,科学地划归它所属的部分,这样,纷繁杂乱的知识就1目了然了。
各种语文知识经过归类以后,它们都在自己所属的系统里“排好了队”。同类知识排列在1起了,就为加深理解、记忆和辨别这些知识创造了便利条件。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辨别具有某些共同点又有些不同点的知识,使它们不致相混,这是知识归类以后解决的1个问题。对于容易相混的知识,既要把它们放在1起,认识其共同点,又要通过比较、对照,掌握它们的差别,比如不同文体的形式差别,就可以通过比较分辨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便可以从生到熟,由熟到巧,任凭题型变化而不迷惑,遇有疑难,就能迎刃而解。
积累求实
语文就是生活。要学好语文,需要靠平时长期积累,丰富词汇、扩充素材、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见的多了,自然也就懂得了门道。中考前,应指导学生将平时的积累加以归类。
以作文积累为例:
作文材料的积累来自3方面。1是来自课本,2是来自课外阅读,3是来自自身生活积累。可做的工作如下:
1、归纳来自课本的材料
议中材料,颇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散见于多篇议或其他文体中。现分类简列如下:
①立志方面的   如《谈骨气》、《岳阳楼记》中表达政治抱负的句子等。
②学习方面的   如《说“勤” 》、《怀疑与学问》、《论求知》等。
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更细的分类。这些课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都有较强的说服力。有些论据可直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有的可先取相关的材料作为自己论点的支撑点。只是需要我们去归纳、去消化。
记叙文方面材料:
写学校生活的材料。如《最后1课》《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3味书屋》《我的老师》等。这些课文都写了教师的形象,有外国的,中国的,有男教师、女教师,有小学教师,有大学教师等,不少课文从学生的视角写师生关系,展示教师的品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还有大量写家庭生活的材料、社会生活的课文,限于篇幅,不11举例了。
2、归纳来自课外的阅读的材料
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非常多,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让学生把自己存有的课外读物按不同文体、不同内容摘记归类。这样充分利用学生课外阅读得到的材料来充实自己,使学生做到读有所得、抄有所益。
3、归纳来自生活积累的材料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各不1样,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生活内容。这种个性化的材料定然生动,非常珍贵,我们不能小看。引导学生注意自身材料的积累,供自己在写作中参考。
总之,有了课文材料、课外阅读材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积累材料,就能较主动地对付中考多种文体的写作要求,真正地以“不变应万变”。
提高求新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的东西对人最具吸引力。如不求新,往往会使学生复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求新,可在内容的编排上,在练习的设计上,在知识的获得上下功夫。
在内容的编排上,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复习目的与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成为1个个新的复习单元。例如,除了按知识专题组合外,还可按作者组合(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分别集中复习,使学生对作家有个系统的了解。我们还可按课文所写的内容组合,例如,教材中写少年儿童的有:《故乡》、《社戏》、《小桔灯》、《羚羊木雕》,把它们分别组合在1起复习,让学生明确各类人物的写法。我们还可按文体组合,例如按“记”组合,《满井游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核舟记》为1个单元。这样内容虽“旧”,感觉却“新”,激发学习兴趣。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内容上的重新组合,自然会形成新的知识联系系统,新的知识点、比较点,为设计新的练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如把《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组合成1个复习单元就有了写作选材的启示题——同写长辈,为什么《背影》不正面写父亲的神情、音容笑貌,而《我的叔叔于勒》却要正面写?即使是1般性的练习也要力争内容有变,面目常新。练习的方式也应多样化,既可以由老师检测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测互测。内容上求新,形式上求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力争让学生回过头再看以前所学,或者“茅塞顿开”,或者“更上1层楼”。所以,复习时要10分注意知识的归纳、拓展和深化,让学生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新的飞跃。(枞阳县金桥初中 汪新华)

 

    上一篇:小学语文论文:“识字”小瞧不得 下一篇:浅析初三语文教学及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