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于形而上学,曾在高中的哲学教程中有一些论述,只是作为辩证法的反面被人所见识。片面,静止,孤立的知性思维,被辩证法所批判,驱逐。
近日和一网友谈论,思觉其应该还有更多的东西尚待挖掘。
其实关于形而上学的讨论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曾将其定义为物理学之后,对存在形式自身的研究,超脱对象内容形式的目的论见解,转向它自身。二者形式的相互批判使得其内容也发生了转化,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著作中将树的隐喻融入于对人类知识的分类体系当中。形而上学作为树的基础孕育成长,衍生了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
存在的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的逻辑论辩使人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化为认识的主体和认识方法的热烈探讨,形成了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近代形成的唯理论和实证论关于科学认识的划分使其先前的状况发生了改变,成为区别科学的哲学形式被人所运用。科学的门类从此在摆脱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体系中不断衍化,并且在各自科目的体系完善中,认识的反叛使存在形式的形而上学哲学自身遭遇了责难。
唯物与唯心的划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所进行的关于哲学第一性的回答中有了新的论述。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存在与存在的形式及关系自身的关系,作为一切思考和评价的根源使人不得不有勇气去面对,并试图解决。
哲学流派诞生的逻辑基点可以说是关于这些问题的多彩式回答。
哲学问题的终结最终定义在存在形式的非确定性,对存在形式终结的反思是对存在本性的更深见解。逻辑认识的方法论的形成使关于形而上学本身的见解在广度上有了新一轮的探讨。
作为存在之为存在和存在的属性问题的回答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