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基础(3)

2013-05-29 01:14
导读:四、博弈分析结果的启示 从博弈论的角度讲,消除基础教育减负博弈的方法是改变博弈结构。非合作博弈,彼此信息不对称是其产生的条件之一,可以通

  
  四、博弈分析结果的启示
  
  从博弈论的角度讲,消除基础教育减负博弈的方法是改变博弈结构。非合作博弈,彼此信息不对称是其产生的条件之一,可以通过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让博弈者彼此了解对方的选择策略,提高决策者的选择精度;共同利益博弈,可通过对学生家长们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一味地追求高分对其子女的危害性,进而使他们在和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们进行合谋时,对自己的行为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这只是对博弈结构的局部调整,并不能完全改变博弈态势,因为基础教育减负陷于博弈困境的根源不在于此,而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就业环境、教育评价制度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现行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制度不利于基础教育减负工作。
  78年以来的“一考定终身”制,是基础教育减负工作屡屡受挫的根源。文革期问就不存在教育负担重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上大学是在强调政治的原则上选拔、推荐的。当然我们不是提倡文革时期那种做法,而是反思现有的考试制度。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通过一些竞争机制进行分配是比较合理的。
  但仅通过高考,并以考试分数多少把学生分为不同等级,进而使其享受不同的高等教育资源是不合理的。由此滋生的只是更多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根”的信奉者。为此有学者呼吁各高校可以采取自主招生政策。如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在两会上就提出,高校未来可以根据报考考生初中到高中几年来的平均成绩和在校表现,来科学合理地评判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内重点高校可以直接到全国各地自主招生,综合考评学生(7(。具有不同特色的学校需要招收不同类型的学生,而学生同样有其强项和弱项。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只有通过授予学校招生自主权,不用一条标准来衡量学生,才能使具有不同特色的学校招收到自己满意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能够施展其才华的学校。这对那些办学条件优越、声誉好的学校来说,不失为一种避免高考弊端的好办法。不过为防政策“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出现,需要各高校不仅要定好自己的位,办出自己的特色,还必须有能力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2.严重的就业压力不利于基础教育减负工作。
  斯宾塞提出的信号传递理论在就业领域中的应用揭示,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是靠文凭、学位或大学综合实力为有效信号来判断劳动力素质高低的。因此能不能读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工资级别甚至职业发展。
  为了能够得到那些优秀企业的青睐,将来能有一个好职业、好收入和好的发展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增负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信号传递理论之所以在这里生效,一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才刚刚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上学愿望,从而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二是由于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完善,就业观念还比较保守,而使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过渡到普及化阶段,绝非近期所能及。
  所以只有通过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构筑市场信息共享平台,更新就业观念,鼓励不同层次的人才自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会缓解就业压力,从而有利于基础教育减负的顺利推行。
  
  3.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不能有效运作影响减负工作。基础教育减负工作没受到应有的监控,让本来很好的评价体系都倾斜到了考试成绩、录取比例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项目上。用考试成绩、升学率考核学校固然管理成本低、容易操作且效率最高,但办教育不同于办工厂,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既需要培养“高、精、尖”的一流人才,也需要培养无数娴熟的技工。对学校的评价不可用一个标准,而要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划分,然后全面的考核其绩效。不可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来指导教育,人的智力、能力各不相同,如果他符合做玉,能把它铸造为世界上最美的玉,符合做瓦,能使他成为国家建设大厦不可或缺的一块,这样的学校都是好学校。
上一篇:[摘要] 从课程设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