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年宫教育作为针对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2)
2013-06-06 02:24
导读:家长的回答表明少年宫教育具有差异化优势。近年来,我国校外教育在城市快速发展,民办校外教育机构纷纷瞄准少年儿童培训市场,从打破少年宫的一统
家长的回答表明少年宫教育具有差异化优势。近年来,我国校外教育在城市快速发展,民办校外教育机构纷纷瞄准少年儿童培训市场,从打破少年宫的一统天下,到与少年宫分庭抗礼,并且在一些地区形成包围之势。少年官的培训面临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激烈竞争。在竞争中,少年宫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在家长看来,少年宫是政府主办的,规模大,品牌好,管理规范,收费合理,因此是可以放心的。家长对“少年宫”的认可认同心理是保持少年宫教育的优势、支撑少年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有的家长明确指出, “校外艺术教育的学习环境和育人氛围很重要,我们选择让孩子舍近求远到区少年宫学习民族乐器琵琶和西洋乐器提琴,就是看重了区少年宫是正规的少儿艺术教育单位,师资比较优秀,而且具有良好的评估体系”?。
二、家长对孩子选择卜少年官的心理认知
家长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上少年宫,除了认可少年宫教育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
一是期待心理。“期待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是个体对未来所抱有的希望”[引。期待心理是指家长对孩子学习抱有很大希望、盼望孩子成才的心理状态。我国人口众多,生存压力很大,家长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紧张情绪转移给孩子。有些家长一生最强烈的理想和愿望就是将孩子养育成才,心里唯恐孩子不成才,唯恐孩子落人后。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孩子成才是家庭的最大希望。调查显示, “父母文化水平越高,自己成就越大,对孩子的要求越实际,教育也更理性;而父母文化水平越低,家长自身缺失越严重,对子女的要求、希望越高。他们把自己一生的梦想转寄到子女身上,希望子女去实现它,成就它。这里面有社会性需要的成分,更多是家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负载着父母的梦想,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梦想,这份爱就转变为一种负担,让孩子们倍感沉重”。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回答“您让孩子来参加少年宫的学习是基于什么考虑”时,“学习特长,提高综合素质”104人,比例高达86.7%。在回答“您的孩子目前参加了少年宫举办的以下培训班吗”时,“
舞蹈”39人、“绘画”28人、“声乐”25人。在回答“您的孩子最喜欢参加少年宫的哪些方面的活动项目”时, “文学艺术活动”66人,比例高达55%。可见,家长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理期待。为了培养子女,除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外,还设法让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养孩子的特长,尤其是艺术特长。在家长看来,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62%的家长认为,通过参加少年宫表演艺术的培训,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有34.5%的家长认为,通过少年宫艺术团队活动以及参加各类交流演出,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有40%的家长认为,通过参加少年宫造型艺术的培训,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36.5%的家长认为,通过参加少年宫举办的各种成果展览和友谊比赛活动,可以树立起新的追求目标”?。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必要上少年宫的兴趣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赞同‘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比例??在90%以上。??2005年,家长赞同‘幼儿参加兴趣班能学到一技之长’比例为85.3%,2007年上升为91.5%,较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5年,47.2%的家长赞同‘幼儿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2007年则上升到52.1%”[5]。
二是从众心理。“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意将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尤其是同学进行比较,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心态。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收入、前途状况和个性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加强,教育需求在人的各种需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选择校外教育能够满足少年儿童的多方面教育需求。在校外教育培训方面,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在回答“您让孩子来参加少年宫的学习是基于什么考虑时,部分家长说“孩子班里有的同学在少年宫学习,我也不想让孩子落后”。一些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在校外学这学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于是也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学。许多家长凑到一起,话题总会说到孩子的校外教育,看到别人在参加少年宫的培训,也赶快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生怕自己孩子学少了。在少年宫培训班的具体选择上,家长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有的家长在
时,看见孩子同学报名参加某个培训班,也会跟着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