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1 年Aldo Leopold 提出土地健康的概念并用其评(4)
2013-07-19 01:00
导读:针对上述该区域评价情况,对其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以下建议:① 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利用生态农业景观,把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观光、度假
针对上述该区域评价情况,对其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以下建议:① 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利用生态农业景观,把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观光、度假、娱乐、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城里人享受农家乐,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②促进历史古迹旅游业的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得出:
(1)以洪川镇为代表的高风险区环境污染风险最高,发展上应坚持城市与工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
(2)以中山乡和花溪镇为代表的中风险区人文风险最高,人地矛盾尖锐,应在该区域进行退耕还林、合理耕作,发展茶叶和中药材为特色的农业经济类型区。
(3)以高庙镇为代表的低风险区,各风险都比较低,发展上应该把农业观光旅游和历史古迹旅游相结合,促进生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4)注重洪雅县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把洪雅县建成效益型生态农业县。
4 结语
洪雅县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对洪雅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眉山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科学认识洪雅县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积极探讨洪雅县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洪雅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合理制定洪雅县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是洪雅县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重要评价基础,在探讨洪雅县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时,必须在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风险性做出合理的评价,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土地生态利用模式的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加上洪雅县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及土地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土地生态利用模式的设计更趋复杂。有鉴于此,本文从区域的整体角度出发,以洪雅县为例,在总结归纳了洪雅县代表镇的主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以4 个镇为研究单元,从生态系统风险、人文社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 个环境风险性因子,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了洪雅县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既基于生态安全、又有利于洪雅县土地可持续的生态利用模式,对整个洪雅县的土地生态利用都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价值。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 王根绪, 程国栋, 钱鞠.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551~1556.
[2] 赵士洞. 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背景、任务和建议[J]. 第四纪研究, 2001,21(4):330~336.
[3] 陈星, 周成虎. 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 [J].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06):8~20.
[4] 陈鹏, 潘晓玲.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3,22(4):116~120.
[5] 赵凤琴, 汤洁. 生态脆弱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初探.水土保持通报,2005,25(1):99~103.
[6] 张虹波, 刘黎明.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77~85.
[7] 陈百明.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04~215.
[8] 张百平, 姚永慧.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科学基础与初步框架.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1~7.
[9] 左伟, 王桥.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68~71.
[10] 傅伯杰, 陈利顶 , 马克明, 等. 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理学报,1999,54(3):241~246.
[11] 廖和平, 洪惠坤, 陈智. 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及其生态利用模式.地理科学进展,2007,26(4):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