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4)
2013-08-24 01:05
导读:同时,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区别于社会其他组织,有其自身的本质逻辑。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学术性—— 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同时,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区别于社会其他组织,有其自身的本质逻辑。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学术性—— 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大学是以学术为核心的组织,以学术为其生命特征,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大学的运行、生存与发展应沿着大学特有的逻辑展开,其发展归根到底是学术的发展。而大学校训关系到大学的全体师生,关系到大学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大学校训的制定还要遵循大学自身的逻辑,以大学的本质逻辑为依据。
(四)大学校训是通过广泛收集和征求大学师生的意见而确立的大学校训所作用的主体是全校的师生员工,而不仅仅是管理者、或单一教师主体、或单一学生主体。因此,大学校训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必须得到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可,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广大师生参与到校训的制定全过程中来,广泛收集和征求师生的意见。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就是宣传学校办学主张、增强学校凝聚力、引导师生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奋斗的过程。这样确立的校训凝聚了全校师生的真挚感情,更容易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和内化,才能成为大学全体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
(五)大学校训对大学师生的学术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大学校训最重要的是它对大学师生的学术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的作用。大学师生的学术行为包括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等等。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形态,并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所以大学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号召力、鼓动力,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引导、规范和勉励全体师生。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师生员工从进入学校就开始无形地接受这种精神文化的熏陶,它对大学全体师生精神生活的构建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大学校训给师生们以传统的熏陶、品位的传递、精神的勉励对学校和学校的师生的价值取向及其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校训所确定的目标。同时大学校训是一种准则和集体观念,对广大师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校训的这些功能表现在它不需要灌输和强迫,而是以师生的情感愉悦为基础,以师生的未来憧憬为动力,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精神鼓舞,从而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的热情;作为对师生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的校训,有让师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并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以此为尺度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以此为标准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校训以精练的语言揭示了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昂扬向上观念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成为他们成人成才的学习、生活指南。
四、关于大学校训建设的一些思考
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大学校训首先要体现大学本质的共性和教育理念的共性,同时还要反映学校自身的个性。笔者认为,大学校训可以更多侧重学校个性和特色的表达,如学科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或理念上的特色等等。如此,既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和不同,确立较为突出和特别的形象,同时也不会有损共性的表达,因为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个性中本身就蕴涵着共性,任何个体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共同的大学办学理念和原则都为大家所接受,没有太多重复的必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校训文化不能脱离历史文化的轨迹而独立发展,必须面向历史,继承人类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学校自身积淀而形成的校园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这种永恒的精神是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区域,能被人类广泛认同的,并努力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以这种价值规范为指导,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种永恒的精神使得校训具有稳定性。当大学校训要求反映学校传统、强调面向中国传统文化时,大学校训还要着力结合时代特点去阐发它的意义,反映时代特点,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充实新的校训内容,以未来的发展方向去设计校训。一方面,大学的校训要强调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大学校训的建设还要意识到创新理念的意义和价值。大学校训可以有选择性的吸收学校发展史上一贯的精神和特点,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以未来的时代精神来
教育学生,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