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后现代是当代西方现代性理想破灭之后,(3)

2013-10-01 01:13
导读:当然,后现代法学的存在不能成为终结现代法学的标志,它的研究范式也不足以取代现代法学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它对理性的主体的批判使人们认识到传

  当然,后现代法学的存在不能成为终结现代法学的标志,它的研究范式也不足以取代现代法学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它对理性的主体的批判使人们认识到传统法学话语和概念具有的压制性和权力性的特点,从而提醒我们如何以更民主的方式来制定和实施法律。另一方面,它在方法论上为我们研究法律现象提供了新思维、拓展了新视野,找到了新的范式。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的怀疑精神是启蒙哲学批判精神的延续。
  中国当前正处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维时态的基础上,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后现代法学对处于这种状态下中国法治的影响,后现代法学对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启示至少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现代化法学以将来的眼光看现代法治,有利于促进现代法治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十分关心世界的未来.认为不能割断现在与未来,在关心现在时亦应关心未来。后现代法学也以将来的眼光看现代法治,这对我们的法治建设是很有启发的。一方面我们的立法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与灵活性.对法治发展的未来进行一定的科学预测,使法律能够调整变化了的社会关系,并要考虑到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充分确认法律19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使我们确立与法治现代化的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如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此来指导我国的立法工作尤其是经济立法工作.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将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现代法治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如法律至上等一起作为法治现代化的支撑,促进法治现代化。
  二是后现代法学对西方现代法治的批判,启发我们要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法治。后现代法学则对西方现代法治进行了批判,对其在“法律全球化”幌子下推行的法制霸权加以揭露。这就促使我们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法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促使我们对全球法治现代化进程的东西方关系进行反思。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并不是实行统一的模式而是多样化的,每个国家的法治现代化进程都不能隔断本国法律传统而打上特定民族或国度的印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是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弊端的分析启发我们应建立法德并治的治国方略。后现代法学对现代西方法治的反思和批判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现代西方法治虽然具有商品经济的基础和民主政治的传统,并且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但仍有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和缺陷,而我国在以上这些优势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法治建设,则更应该关注现代法治的不足之处,在思想观念上19觉抵制迷信西方法治的“法治浪漫主义”和“法律万能论”的不良影响。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足的是它仅仅揭示了现代法治的种种问题,始终停留在只破不立的水平上.一直没能找到解决这些弊端的有效方法。可喜的是我国在经过了20多年的法治建设以后,终于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那就是在治国方略上及时提出了法治与德治并行不悖而又相互补充的法治与德治同时并举的治国方略,找到了一条通过加强德治的方法来弥补法治不足的治国新路径。
  后现代法学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我们应海藻糖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客观地给予评价,不能盲目地否定后现代法学的优秀成果,更不能不顾一切地照抄照搬后现代法学的所有理论。应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效地利用后现代法学的理论成果.来解决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弊端,使中国法治更加完善,以便更快地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目标.同时应结合后现代法学的理论成果建立起19己的一套法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建构应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考虑中国国情,又要符合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泰勒著.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2.
  [2]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12—113.
上一篇:语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进入21世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