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为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2)
2013-10-25 01:03
导读:忽视学生基础素质的复杂性, 不能因材施教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从教育硕士的具体实际出发, 不能在指导过程中因材施教。这个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况
忽视学生基础素质的复杂性, 不能因材施教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从教育硕士的具体实际出发, 不能在指导过程中因材施教。这个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 不能针对教育硕士的学术背景和职业实践差异, 在具体的论文指导中因材施教其二, 不能针对教育硕士的学术基础水平和学习态度差异因材施教。这个问题正在造成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中的许多遗憾, 譬如, 有些基础好、价值取向端正、职业实践环境也优良的教育硕士, 完全有条件写出
, 却得不到高水平指导。有些虽然基础比较单薄但价值取向端正的教育硕士, 如果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的话, 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却不得不追随大流, 留下遗憾。
另外, 还有些主要是为拿学位而不是求学问而来的教育硕士, 他们中的个别人选择拼凑、下载甚至请人捉刀代笔等办法 撰写学位论文, 对此, 个别导师视而不见, 其实是放弃了维护教育正义的责任。
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中的问题归因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 在此, 我们主要从指导者的角度作肤浅的归因讨论。
导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偏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个新事物, 它的学位论文指导有不同于教育学硕士的新的规定性。导师对此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认识偏差其一, 认识不清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的根本区别, 这就是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的实践性品格也认识不清教育硕士的实践性品格与本科师范教育的根本区别, 这就是它必须达到硕士研究生层次。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在于, 导师只重视自己有培养硕士和培养师范生的双重优势, 但忽视了自己从未培养过硕士层次而且具有教师职业实践品格的人才, 也没有指导过与此相应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其二, 认识不清这里的责任关系。导师遭遇到培养新规格人才的新问题, 不能要求新规格人才的培养过程适应高等院校的惯例, 只能要求高等院校通过自身变革来适应培养新规格人才的需要。我在《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智慧》一文中, 讨论了高等院校适应培养教育硕士的需要改革教学的问题, 主张必须消解高校原有的教学霸权 , 依据的就是这个道理。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在于, 导师重视了教育硕士理论层次低, 却忽视了他们实践素质高, 也忽视了自己在适应性学术基础以及基础教育实践阅历方面的欠缺, 因此对论文指导的困难估计不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教育硕士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指导困难指导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复杂的, 这不只是因为教育硕士的职业性实践性规格复杂, 还在于教育硕士的学科基础复杂、水平差距复杂、工学矛盾以及攻读教育硕士的价值选择复杂, 这是论文指导不能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因。同修一个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 其学科基础和实践阅历基础有可能全然不同, 譬如教育管理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 其学科基础就几乎涵盖了师范院校的全部学科, 可以想像, 同时指导理学士、文学士、
法学士、教育学士, 让他们完成相同质量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谈何容易譬如同届同班的教育硕士, 既有从教十多年的 资深
教师, 也有还没教完一轮的 新手 教师, 其理论水平、实践阅历甚至有像教师与学生相比较的差距, 指导他们的学位论文, 能不困难譬如有的教育硕士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学习, 有的却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负担和经济负担, 有的教育硕士怀着端正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求学态度, 也有个别人就是想方设法混个学位证书,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 如才能各因其材充分指导如果一位导师同时负责指导三五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那么他针对不同的论文选题所应该浏览的文献、应该了解的基础教育实践、应该针对性采用的各不相同的指导策略, 就是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难题, 而教育硕士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 不能不使这样的难题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