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弗莱在其著作中对所谓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应该怎样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他指出:真正独立的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有着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的科学形式,而不能等同于文学本身,也不能迷失在其他人文学科之中。为此,他进一步认为文学批评重构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必须识别并消除毫无意义的批评或冒充的批评。“即是指以无助于建立知识系统结构的方式谈论文学问题。”[17][p81]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弗莱批判了文献式和“新批评”的批评方法。一方面,他反对文献式的、外部的文学批评,如传记批评、心理学批评、历史批评等,认为它们只做文学的外部研究,过于强调意图性话语语境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因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特性,换句话说,就是用非文学来解释文学的“背景”批评,所有外在的批评都看不到文学形式及诗的意义的特殊性,也不能理解文学作品与其环境间复杂的、常常是矛盾的关系。他归纳了外部研究的三种限制:首先是解释不了所讨论东西的文学形式;其次是解释不了文学作品的诗的隐喻的语言;再次是解释不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诗人的真正品质常常同所选的语境有一种否定关系。[18][p6]另一方面,他反对当时在北美占统治地位的文学研究思潮——新批评,这种文学批评是内在的,却是从作品到作品的研究,根本没有有关这些作品的总体观念——体裁或文学;也没有作用于不止一首诗、一篇小说的结构原则,因此这种批评方法实际上忽略了将不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的结构原则,“它确立了对所有用非文学来解释文学的‘背景’批评的抵制立场。与此同时,它也使自己失去了文献批评的巨大力量:语境的意义。它只是一个接一个地解释文学作品,而对文类或对将所分析的不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的任何更大的结构原则却不加注意。”[19][p6]最终沦为一种“修辞形式”的批评、一种纯技巧的批评。他还反对将文学批评等同于价值判断,“我从事文学批评之初,就认为对于文学批评来说,评价只起次要的、从属的作用,最多只能说是一件副产品,决不能置于学术研究之上。”“价值评判……属于正在进行的实验性设想的范畴;尚待进一步验证。正确地说,价值评判并不是批评过程的开始。”[20][p7]评判仅仅限止于文学领域,势必阻碍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弗莱认为这些批评上的谬误归纳起来就是所谓的“向心的谬误”与“离心的谬误”,一个极端是决定论的离心谬误,即觉得除非无视文学的结构,除非它的内容同某种非文学的东西相联系,不然文学就缺乏一种社会的参照,理论不解释实事就毫无用途;另一极端是向心的谬误。那就是我们不能把批评与文学的前批评的直接经验分离开来。它导致一种评价的批评,把批评家由他自己时代的偏见和焦虑所形成的价值强加给整个过去的文学。[21][p16]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文学批评的重构应避免对立,而尽量做到整体的协调性。“我们必须在两个非批评的极端(即离心与向心)中保持一条中间道路。”[22][p16]文学批评的重构必须是文学的外部与内部研究、自由与关怀的协凋:“批评将永远有两个方面,一个转向文学结构;一个转向组成文学社会环境的其它文化现象。它们在一起相互平衡:当一个发生作用排除另外一个时,批评的观点就会失去中心。”[23][p10]真正的批评应是“既系统化又内在化”的,也就是说,“弗莱在阅读方面的特殊贡献既不是对内在研究的强调,也不是对属于理性范围的系统观的选择,而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科学的文学批评应该从文学自身找出它的原则并且走向独立,而不应仅满足于隶属某一宗主大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的地位。[24][p106]因此,只有当转向结构与转向语境两者平衡时,真正的批评才能产生。也就是说,有两种语境使文学作品产生潜力,一种是内在语境,另一种是外在语境。批评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非文学的语境,因为那样将会用一种简单的传记分析和社会分析代替文学分析,把文学批评变成一种变相的历史主义,也不能单纯地研究文学话语,因为预设文化框架作为现代性思想的重要部分,与现实,包括政治,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一味将文学从其产生的语境中分离开来,其结果必然失去与社会对话的能力,最终把批评推向绝路。因此,真正的批评必须能在文学内部与文学外部之间从容切换,从而深入考察文学内部与外部语境之间的隐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