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2)

2013-06-09 01:10
导读:宋人对罗隐诗歌的接受态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派对罗隐诗以及整个晚唐诗歌持贬斥意见。晚唐诗歌在许多宋代文人眼里都形象不佳。人们大都拘泥

宋人对罗隐诗歌的接受态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派对罗隐诗以及整个晚唐诗歌持贬斥意见。晚唐诗歌在许多宋代文人眼里都形象不佳。人们大都拘泥于文学盛衰正变之见,以为时代愈晚,文学愈无足观,罗隐常被作为反面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如计有功言:“唐诗自咸通而下,不足观矣。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气丧而语偷,声烦而调急,甚者忿目褊吻,如戟手交骂” [1];魏庆之也说:“晚唐人多小巧,无风骚气味” [2]。在这种眼光观照下,罗隐诗作常被视为粗鄙之作,而加以贬斥。不仅如此,对于宋初诗人学习晚唐诗作也颇多指责,如俞文豹《吹剑三录》中谈到,“宋初诗人攻晚唐体,句语轻清而意趣深远,则谓之作家诗。饾饤故事,语涩而旨近,则谓之秀才诗”。
另一派则持赏鉴态度。有的单纯就具体诗作艺术形式、技巧而言,有些人对罗隐诗作的独特韵味十分欣赏。《许彦周诗话》评论道:“罗隐诗云‘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此诗殊有味。”《蔡宽夫诗话》也评说罗隐润州甘露寺题诗“差婉而有味”。宋人王溥称赞张翼善诗,说道:“词格宛同罗给事,工夫深似贾司仓。”[3]列举赏鉴罗隐佳句的更为多见。如释惠洪在谈论前辈咏花诗时,就引用了罗隐《牡丹》一诗中“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一联。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评说唐人句法时,引用了罗隐客游写景诗的例子。有的是结合罗隐人品、遭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而评诗。罗大经等人不止对罗隐诗作技法表示欣赏,还看出在风调绮靡,缺乏骨力的晚唐诗中,罗隐为人有气节,他的诗作也别具一格,以为“不可以晚唐诗人薄之”[4],很有见地。王应麟也谈到罗隐《咏松》诗“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其志亦可悲矣。……昭谏说钱镠举兵讨梁,见《通鉴》,其忠义可见。视奴事朱温之杜荀鹤犹粪土也”[5]。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还有一批人持客观中立态度。或客观叙说罗隐诗歌的影响,如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谈到“罗隐有诗声”。《唐诗纪事》中记录一个外地使人聘越,因不识罗隐,被当地越人质问“四海闻有罗江东,何拙之甚?”或把关于罗隐的轶事作为诗坛往事记录下来,《丁晋公谈录》记载到:“钱塘武肃王不识文字,然凡所言,皆可律下。忽一日,杂役兵士于公署壁题之曰:‘无了期,无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由是部署者皆怒。王见而谓曰:‘不必怒。’命罗隐从事续书之曰:‘无了期,无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卒伍见之,于是怡然力役,不复怨咨。”两句诗便安抚了兵士们的怨怒情绪,制止了一场即将暴发的闹事。此事虽不足为信,而且源出宋朝,但罗隐的机警聪明却由此可见。南宋以降,人们还开始笺注罗隐诗歌,如《西溪丛语》、《艺苑雌黄》等书就对罗隐诗中典故做过注解,评论的内容也比较宽泛,涉及罗隐的多个方面。如刘克庄《后村诗话》,既联系罗隐生平、品行评论他的诗文得失,也探讨了罗隐诗作的源流演变,指出其《中秋不见月》一诗本于卢仝《月蚀》,“近人”长短句有脱换罗隐诗句的,借此说明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发展。少数诗话内容虽涉及多面,但是他们的褒贬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宋以后的罗隐接受
金元时期有关罗隐的评论资料相对较少,较少象宋人那样,将人格、时代与对诗人的评价联系起来,倾向于艺术上的鉴赏和批评,多对罗隐某些诗作做分析鉴赏。以元方回《瀛奎律髓》为例,他点评《封禅寺居》一诗,联系罗隐身处乱世的实际,评说起句“盛礼何由睹”为奇句。从诗句内容、用典方面分析,认为此诗三四句好,罗隐是善用事者。这种做法很有代表性,上承宋代,下启明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进入明代,人们对罗隐的评价越来越多,基本走向仍是沿袭前朝着重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评价他。
明人宗唐,故也象对待某些杰出的晚唐诗人一样,竞相学习和引用罗隐的某些佳句,赞赏不已。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诗》评道:“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婉畅可讽”。杨慎《艺林伐山》卷十七也谈到罗隐“梅花醉处十余里”一首为晚唐绝唱,“可与盛唐峥嵘,惟巨眼者知之” [1]。沈节甫则在《纪录汇编》卷一七九《四友斋丛说摘抄》中举出一例,说当时有人善填词,极妙,每诵一篇都令人绝倒,这位填词者创作的散套中便引用了罗隐“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游”两诗句。而且在沈节甫看来,就这两句还差胜,其余芜浅不足观。由此可见罗隐不少好诗佳句脍炙人口,即为庙堂文士所称,亦为俚俗艺人所引用,雅俗共赏。除此而外,人们也对罗隐的敏捷诗思、不凡谈吐大加赞赏。
其次是对罗隐正直、忠义品行的肯定。肯定罗隐的德行和人品,不始于明,而始于北宋司马光。其《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乙亥条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称“镇海节度使判官罗隐,说吴王鏐举兵讨梁,曰:‘纵无成功,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指篡唐自立的朱温),为终古之羞乎?’鏐始以隐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 罗隐不象其他朝秦暮楚的唐末文士那样,名场失意、不遇于唐便心怀怨恨,在乱世中变本加厉地报复唐朝,唐亡数年之后还力劝钱鏐举兵讨逆,其忠诚节慨,于此昭然可见,著之于史,传扬千古。明于慎行《读史漫录》便受《资治通鉴》这一记载的启发,对“罗隐虽无奈为钱镠判官,见朱温受禅,请举兵讨梁。镠虽不能用,心义之”一事表示充分肯定,赞赏他为唐主所弃,却仍然忠心为唐,不忘故君,“卓有风节”,并以奔走淮南的杜荀鹤,投奔黄巢的皮日休等无行之士作为对比,以显罗隐之节气。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明代文坛文学复古思潮蔓延,以为文学愈古愈高,愈近愈卑,等而下之,尽管十分荒谬,但是持这种论调者却大有人在。故也有不少明人贬斥罗隐诗歌,以为罗隐诗歌尽露晚唐末家气象,不足为法。在总体评价上,明人常拿晚唐诗人与盛唐诗人相比。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谈到:“试以李杜诸作置温、韦、罗、郑间观之,兴象规模,居然自见。”罗隐等人的晚唐诗作与李杜诗作之间的差别,在明人看来,“不待智者而审之”。他们还举例分析说,罗隐《蟋蟀诗》一诗“非不工致,却终是末家气象” [2]。其《下第诗》则被论为“失之太巧,故不免晚唐” [1]。这些贬斥之语,指出了罗隐诗歌的明显不足,但是一概而论,过于偏激的做法不可取。
上一篇:分析“兴”的美学嬗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