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运用词汇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牢固的词汇——意义网络的扩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为迁移而教”的原则。而“为迁移而教”的实质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从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呈现、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利于迁移。
5.1 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呈现要有利于学习迁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中心材料,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材编写的质量、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尽管这个问题已引起了重视,但在目前的教材编排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有:教材的载体偏重印刷符号,直观性和生动性差;教学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取向,没有足够重视教学内容中的智力、能力和价值态度、动机、情感等因素,且内容过于理性化,和现实生活相差太远,枯燥无味;教材的编写主要从教师教的需要出发,用施教者的眼光处理教学内容,教材很难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用书(李秉德等主编,教学论:p177—178)。英语教材的编写除存在上述通病外,还有生词的复现率低,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松散,单元间的内容缺乏适当的重叠,这都不利于迁移的发生。就生词的复现率而言,我们特地查阅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在第一单元要求听说读写的单词中任意挑出两个单词(computer,light)在随后的所有单元中发现computer只出现二次,light没有出现。Kachroo(1962)的研究发现,一个生词学生至少要连续遇到7次才能成功地记住,Saragi et .al.(1978)指出,不断地碰到一个生词16次后,学生才能自然地习得。(转引自王文宇,1998)可见,教材中的单词要有高的复现率才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掌握。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根据同化理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产生新知识,并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原则……教材的呈现在纵向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横向上应遵循融会贯通的原则,加强概念、原理和章节间的联系。“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符合人脑记忆和储存信息的规律。科学实验证明,大脑记忆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分类、选择和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储存在大脑里的词汇知识以命题的形式按相近性、对立性和相关性加以排列,在原有词汇基础上同化新信息、重组新旧信息,由此扩大词汇网络。单词所处的网络结构越大,组织关系越紧密,连接点或触发点越多,单词就记忆得越牢固,被回忆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教材在处理词汇特别是常用词汇方面,应贯彻学习迁移理论的原则,按主题组织词汇,围绕主题选择目标词汇,组成以主题为统摄的词汇网络;注意主题之间的联系和适当重叠,使先前学习为后继学习做准备。鉴于词汇和语境不可分割,任何词汇必须处在语境中才有具体意义,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的意义可能不同。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编排方面应做到融多样性、趣味性和地道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输入材料。
5.2 词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促进学习迁移为目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各个教学要素都必须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教师的“主导”并不等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还得从学生方面来检验,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的发生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