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南太平洋岛国的地理与殖民入侵前的历史(2)
2013-06-17 01:05
导读:到殖民入侵之前,南太平洋各岛屿形成了较为相似的村社结构。多数人分别住在许多成群的村子里,共认属于同一个村社的人数一般不超过几百人。人们的
到殖民入侵之前,南太平洋各岛屿形成了较为相似的村社结构。多数人分别住在许多成群的村子里,共认属于同一个村社的人数一般不超过几百人。人们的生活在经济上以自给农业为主,村庄是经济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细胞,松散但级别不断升高的政治联合把这些细胞结合起来。村庄本身有时包括几个分开的聚落单位,但他们仍保持着坚强的政治团结,村庄的生活格调受首领支配,组织严密而稳定。在村庄内,亲属关系是社会组织、居住关系和聚落形态的最重要依据[10](P12-13)。氏族大致是社会结构的支点,氏族土地是农业活动中的基本地域单位。不同的氏族和村庄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但从总的来说,所有的文化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该地区作为整体却呈现不稳定状态,主要表现在部落间经久不息的敌对相残上。在欧洲人最初进入南太平洋岛国时,他们看到岛上各部落之间争战不断,仇杀不断,当地土著人在他们眼中是凶残的,野蛮的食人者,如早期的传教士詹姆斯•卡尔弗特(James Calvert)是这样描述他们所见到的社会的:在这块与世隔绝的海岸上,邪恶无节制地发展,带来闻所未闻的骚动……,物质与精神的力量也只是为了培育各种罪恶,直到它侵蚀了每个人的灵魂,玷污每一个家庭,占据社会与政治体制的各个角落,就连宗教崇拜也成了极度恐怖的狂欢[11](P25)。许多美拉尼西亚血统的村庄内部,奉行平等主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许多地方,土著人中至今仍存在强烈平等主义思想(至少在男性中是如此)[12](P137-157)。在这种社会中,社会成员较平等,酋长的权力也是有条件的,受到一定制约。
在西方殖民势力来到之前,南太平洋岛屿中的社会彼此孤立,各持不同的语言,他们对村庄的认同把他们固定在村庄的土地上。同时还由于其他重重相互影响的因素,如地势多阻,语言不通,仇敌相遇就有危险,以及他们传统的宗教信仰等,把他们束缚于某一村庄或部落内。尽管也有少数岛屿上的人互相往来,在斐济、汤加、所罗门群岛等岛屿间存在偶尔的联系。例如考古学证据证明,斐济与邻近的波利尼西亚岛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汤加,在汤加与斐济之间定期有小股移民往返。在1000年前,汤加曾对斐济进行过大规模的入侵,并对斐济群岛的东部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P17)。当然,部落间的争战与仇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落间的交往联盟,但这种联系是偶然的,稀少的。后来在这些岛屿上也出现了部落联盟,但即使最大的部落联盟也只占领了沿海的小块土地和邻近的几个小岛,而且这种联盟十分不牢固。在南太地区,也存在酋长部落,但很少有较统一的政治实体,连一个可以和爱琴海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所能相比的邦国或王国(即使是小的罢)都没有在此形成[14](P11)。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总之,殖民入侵前的南太平洋海岛一直沿袭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尚处于部落社会或原始的社会中,未能培育起高度发展的宗教、语言、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