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二十世纪“兴”的研究现状概述(3)

2013-06-26 01:16
导读:八十年代中后期,胡经之和王岳川对兴作了跨文化比较探讨。他们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考察兴,将兴与西方的移情说比较,认为兴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即具

八十年代中后期,胡经之和王岳川对“兴”作了跨文化比较探讨。他们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考察“兴”,将“兴”与西方的“移情”说比较,认为“兴”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即具有感兴起情的特点,具有审美体验的直觉特点,具有审美体验向神思过渡和交叉的特点,并对这三个鲜明的特点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这就拓宽了比兴研究的视野,将“兴”纳入深层的审美体验之域。
综上所述,我们中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以来对“兴”研究不仅注重对本源本义的考索,而且还注重对其衍生义和价值的判断,从诗歌协韵起头到表现手法到艺术思维,直至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这标志对“兴”研究的深入,无疑会写入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研究的学术史中。
 

上一篇:“三曹”文学审美观中的生命意识比较 . 下一篇:美国对台湾经济援助的影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