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国对台湾经济援助的影响与作用(3)

2013-06-26 01:16
导读:195551.7248.28 195658.4041.60 195760.6639.34 195870.4329.75 195969.7430.26 196063.4336.57 196164.7335.27 196275.2024.80 196378.1021.9 196489.4710.53 196588.6011.40 资料来源:张果为.台湾经济发

1955 51.72 48.28
1956 58.40 41.60
1957 60.66 39.34
1958 70.43 29.75
1959 69.74 30.26
1960 63.43 36.57
1961 64.73 35.27
1962 75.20 24.80
1963 78.10 21.9
1964 89.47 10.53
1965 88.60 11.40
资料来源:张果为.台湾经济发展[M].上册.第445页.

第四、美国的经济援助过度刺激台湾消费经济的发展
在台湾接受援助的初期,对美援的最大需求是经济上恢复和发展的需要,而美国经济援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应该更多地从援助的物资结构和给台湾带来的产业结构上的影响来衡量。美国给台湾提供的援助物资“以消费品为主”,消费品占美援物资的进口比重:最初几年较低,其后快速增加,至1958年达到58.2%的高峰[168]。从总体来看所占比例较高,杰可比根据外汇与贸易委员会资料估计,历年经济援助中消费品的比例为35%左右。[169]很显然,当时台湾经济所缺少的不仅仅是消费品,美国却一味地向台湾提供本国过剩的廉价消费品,而实际上台湾经济所缺乏的更多的是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经验和人才等硬件设施。美国提供的不是台湾经济所急需的设备和资金,而是在美国大量过剩的廉价消费品。而过多地给台湾提供剩余产品,而台湾经济困境并不是靠单纯提供这些消费品就可以解决的,却相反给台湾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结构上的问题。以消费品为主的援助内容给台湾带来了储蓄率低、经济成长率低和对援助依赖性的增加等后果。在美国提供的援助中“1美元的援助,约75%带来消费增加,投资增加不过25%”[170]。因此,这种援助越多所带来的对消费的刺激就越大,大部分的经济援助实际上没有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政府和民间消费的急剧扩大。由于经济援助想政府部门集中的形象,直接促使台湾政府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得到的这些资金“很少用于投资,而是扩大军队、公务员、行政机构等的消费性支出”,而政府的这种消费的增长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很难缩减”[171]。因此台湾虽然在美国提供经济援助期间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这主要源于援助带来的巨额资金,这样造成的是台湾消费经济的片面繁荣和经济形式的虚假增长的表象。经济援助中消费品比例偏高的现实也反映在与一般进口物资的比较上,进口物资中消费品的比例由1951年的45%逐渐减为1963年的18%,但经济援助中消费品派的比例却由29%增加至52%,正好呈相反的发展趋势。[172]可见,经济援助在早期确实弥补了台湾工农业原料的不足,但晚期却加重了台湾进口美国消费品的压力。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上一篇:二十世纪“兴”的研究现状概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