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灵活、务实外交──中美秘密接触(3)
2013-06-27 01:09
导读: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在清算林彪集团的同时,一大批老干部得到解放,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江青集团不得不暂时有所收敛,使周恩来对外事工作的领导权进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在清算林彪集团的同时,一大批老干部得到解放,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江青集团不得不暂时有所收敛,使周恩来对外事工作的领导权进一步加强。这种政治格局,为确保尼克松访华的成功,确保毛泽东中美关系正常化决策的顺利实现,创造了条件。
尽管如此,江清集团还是通过各种机会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设置障碍,1972年1月,他们刁难为尼克松来访打前站的黑格,极力反对“为尼克松进行电视宣传”,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严厉批评。[50]在北京机场欢迎尼克松首次访华的中方要员中,没有一个江青集团骨干的身影。
在当时极“左”思潮盛行的时期,正是由于毛泽东的亲自干预,对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支持,江青、林彪集团的破坏虽然给周恩来等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却没能从根本上动摇中美关系缓和及走向正常化的进程。
第二,抓住时机,开辟路径,促成中美关系和解。
1969年12月3日,经过了3个多月的努力,美驻波大使终于找到了与中国外交官接触的机会。在南斯拉夫时装展览会上主动找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官员接触。斯托塞尔追上中方的翻译,转达了尼克松总统愿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中国驻波兰使馆将情况及时报告国内。周恩来见到电文后兴奋地转告毛泽东说:“找着门道了,可以敲门了,拿到敲门砖了”。毛泽东立即批示,并主张公开接触,不必保密。[51]
经过双方的努力,中美双方在接触中断两年之后,于1970年1月20日和2月20日在波兰的华沙举行了两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在会谈中,美国大使表示:美国政府愿意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有协助保卫台湾的义务,但并不妨碍两岸的中国人自己“达成任何和平解决”;美国不仅愿意讨论台湾问题,而且愿意讨论中美之间的全部双边问题,并愿讨论一项联合宣言,肯定两国政府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国准备考虑派一个代表团到北京去同你们进行直接讨论,或接受你们的代表到华盛顿来。中方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表示两国的会谈可以继续在大使一级进行,也可以在更高一级或通过双方同意的其他渠道进行。[52]关于台湾问题,中方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容外人干预。中方还表示,如果美国派部长代表或总统特使来华,中国政府愿意接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然而,1970年4月,美国军队武装入侵柬埔寨,超出中方所能容忍的限度,中国方面决定中断大使级会谈以示对印度支那人民的支持。6月,美国侵柬失败,被迫把美军撤出柬埔寨,又发出了一系列愿意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信号。7月10日,尼克松在回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美国应当利用中俄矛盾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以从中获得好处。10月,尼克松向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说:“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可以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去。”同月,尼克松在欢迎齐奥塞斯库的祝酒词中,第一次称呼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出了西方所称的“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第二天,尼克松请齐奥塞斯库向中国转达他打算派员访问北京的信息。[5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具有敏锐的战略洞察力,他对美方愿意改善关系的表示,恰当地作出了反应。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邀请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给全世界特别是美国一个重要信号。随后,在与斯诺夫妇的谈话中,毛泽东向其表述了“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和“中美两国总是要建交的”等战略观点。[54]毛泽东关于他乐于同尼克松交谈,不管其作为旅游者或者总统来都行的口信,很快就传递给了白宫。尼克松获悉此信息后感到鼓舞。1971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交了新的外交政策报告,称他将设法“研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进一步的步骤,以创造美中人民之间扩大交往的机会,以及怎样消除这些机会的不必要的障碍。”[55]3月15日,美国宣布取消关于持美国护照去中国访问的一切限制。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为来日“乒乓外交”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比赛时间,美国运动员主动地同中国代表团成员来往,并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应邀到中国访问。美国方面的这种请求由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立即向国内报告。当时,关于是否邀请美国队访华,多数人认为时机不成熟。外交部和国家体委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拟就了一个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报送周恩来、毛主席审批。经过多方面的权衡、比较后,毛泽东在已服用安眠药准备睡觉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最后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历史进程常常是微妙的,有时偶然的操作会引出必然的重要结果。毛泽东所导演的这场“乒乓外交”,为中美两国正在酝酿中的突破提供了历史性机会,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的这着棋,是一步外交高招,它不仅以一个大的跳跃,回答了美国方面一个时期以来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小步政策”,使正处在微妙阶段的中美关系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且也向整个世界表明了中国准备重返国际舞台的决心。毛泽东利用乒乓小球巧妙地推动了世界大球,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只有巨人的慧眼才能捕捉住这看似平凡而实际是十分关键的瞬间。”[56]4月7日,在周恩来的亲自筹划下,中国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邀请。尼克松总统得知后十分高兴,立即批准美国队接受邀请。基辛格回忆到:“虽然我们无法判断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这个邀请的用意起码有一部分是在回答我们最近采取的主动行为”。[57]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由广州飞抵北京,随行的还有7名美国记者。这是20多年来第一个访问北京的美国民间代表团,它也标志着禁止美国记者访华限制的结束。中国的“乒乓外交”在美国公众中引起良好的反响。《华盛顿邮报》评论说:“一夜之间,中国改变了它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从暴风骤雨到阳光明媚。突然之间,用共产主义中国这个词都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了”。[58]“乒乓外交”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积极回应,4天以后,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取消长达21年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禁运;美国重新修改美元对中国施用的限制规定;国务院加快办理访问美国的中国公民的签证。4月16日,尼克松在会见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成员时指出:“本届政府和下届政府的长远目标必须是做两件事:使美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使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结束”。29日,他又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美中关系的“冰块已经打破,现在必须试探水有多深”,他期望某个时候以某种身份访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