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2)

2013-07-01 01:52
导读:从先进文化的理论渊源看,它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而且是灵魂、核心。马列主义在中国,既是中

从“先进文化”的理论渊源看,它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而且是灵魂、核心。马列主义在中国,既是中华民族的,又属于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创造性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但中华文明主流具有开放性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也决定了它必然从人类全部进步文化成果中汲取养料,融汇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中国先进文化从理论渊源看,就是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融会贯通、水乳交融。可以说,“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汲取世界先进文化,使之中国化,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使之世界化的过程。从形式上看,中国先进文化具有“中国特色”,即具有中国风格、中国韵味、中国国情、中国传统等中华民族特色。同时,它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先进文化更好地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从功用上看,“先进文化”必须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它又必须在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促进世界共同进步中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但要反对文化上的民族主义。那种片面地把本民族文化视为唯一优秀的文化,而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采取贬抑、歪曲和排斥的态度和做法是有害的。强调文化的世界性,但要反地借口所谓“普世文化”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那种凭借其科技优势和信息技术的强势,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占领和控制别国文化阵地,文化市场,企图把自己的一套文化价值体系,甚至是精神垃圾强加于人的思想和行为是错误的。中国先进文化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强调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又坚持开放性、适应性,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四)“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历史不能割断,文化也就不会中止。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传承、不断更新的。先进文化更是如此,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在过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世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因为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继承和借鉴,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新。首先,中国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精神纽带。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块肥土沃壤,才能使之具有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实现大众化的要求;才能使外来的优秀文化在中国有生长的土壤。但继承不是固守,而是伴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在扬弃中延续,在发展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现实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下重放光彩。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它既是中华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特定阶段的内容之一。继承不是颂古非今,照抄照搬,搞文化复古主义;创新不是厚今薄古,搞民族虚无主义。
其次,它是在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过程中的创新。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各种文化又总有共同性和互补性。“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大道,离不开对其他国家、民族优秀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这是被“中国先进文化 ”的发展历史所证明了的。消化和吸收一切对我有用的外来文化,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技文化,是繁荣中国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这种继承、借鉴不是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和不符合自己实际的“生搬硬套”,更不是“全盘西化”,而是通过口腔和肠胃运动,进行“咀嚼”和“消化”,吸收其精华,排泄其糟粕。学习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目的是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洋为中用”,超越创新。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以说,没有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扬,就不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没有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和超越,就没有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借鉴,是创新的条件。中国先进文化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五)“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先进文化”的主导性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中的指导地位决定的。它规定着“先进文化”的根本性质。这种指导,包括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在自然科学及其研究领域的方法论指导。“先进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内容上的多层次、多方面要求和形式上的多种多样。“先进文化”的多样性是由其实质、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先进文化”的根本性质与目标任务是统一的,从而决定了“先进文化”必然是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先进文化”从本质内容上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主旋律文化”。它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判断文化工作的“六条政治标准”,改革开放时期的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的文化,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的文化,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的文化等“一切有利于”,以及新时期是否反映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它们是衡量和判断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是否是“先进文化”的标准。每一“标准”内部都是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反映出“先进文化”建设的多层次格局和广泛性要求,为“先进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符合其“标准”,就是“先进文化”,即只要对于上述 “标准”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方面中的一个层次有所贡献,就属于“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标准”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内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鲜明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