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013-07-01 01:52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国先进文化在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国先进文化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还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点及优势。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统一”。
(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理论性是一般思想理论、文化形态都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中国先进文化绝不仅仅限于它的理论层面的内容,而是根本取决于它的实践性意义。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53](P292)“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它不只比一般思想理论、文化形态更具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其它文化理论无与伦比的突出的实践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特点。
其一,理论来源于实践。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中国先进文化具备完整的理论形态,是由科学的指导思想,明确的发展方针,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点,正确的价值取向,合理的社会定位等组成的系统,而这一切根源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活动。正是实践的需要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先进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二,理论服务于实践。“先进文化”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我们说“先进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面向现代化,主要是就其实践意义而言的。它服务于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事业的实践,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54](P10)其三,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是真理,否则就不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55](P29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践的每一次发展,都推动着认识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程度。“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观念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舞台上涌现出的五彩斑斓的各种“主义”、思潮,之所以都昙花一现,就是因为它们或者理论上说得好听,而事实上做不到;或者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导致实践中的失败。只有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理论,而且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在实践中不断证明是正确的理论,从而成为“先进文化”的旗帜。所以,理论若不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科学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中国先进文化既具有科学的理论形态,又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性与大众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先进文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先进文化就是科学文化,科学性与先进性是一致的。中国先进文化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是对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正确的认识加以提炼、升华而得出的理论成果,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反映。“先进文化”的科学性是现实的具体的,它贯穿在文化活动和文化作品中,通过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的行为,通过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们的灵魂,通过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们的志气。也就是说,这种科学性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并通过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体现出来。这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然反映。
大众性,就是“主张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众的、平民的文化,主张文化为大众所有,主张文化普及于大众而又提高大众” [56](P39)。这里的“大多数人”与“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人民”是同义语。由此可见,文化的大众性,就是人民性、广泛性,是面向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是主张实现大众化、平民化的文化,是普及大众与提高大众相结合的文化。这就要按照邓小平常说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里不能把“先进文化”的大众性与现在流行的大众文化混为一谈。大众文化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都市化、商业性、娱乐型的民间文化,具有娱乐性、流行性、形象化、平面化的特点,在我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广大的市场。“先进文化”要服务于人民,就要使之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实现大众化,这与大众文化有着共同要求。“先进文化”可以而且应该吸收大众文化的朴实性、通俗性和可亲感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大众化的需要。但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就要求“先进文化”在大众化过程中坚决反对腐朽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要对大众文化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向科学文明、健康向上、团结鼓劲、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使“先进文化”真正实现既普及大众又提高大众的目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科学性是“先进文化”的主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大众性是“先进文化”的主体功能和价值取向。科学性离开了大众性就丧失了主体和价值,大众化离开了科学指导,就会变成“庸俗化”、“媚俗化”、“游戏化”。总之,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应当体现内容、实质与价值、功能的统一,普及与提高的统一,科学性与大众性的统一。
(三)“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各个民族在其自身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长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只要世界上不同民族还存在,文化的多元性就客观存在。民族性是文化的个性、特殊性。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包括在内容上的民族要求,在表现形式上的中国气派,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主体意识。承认文化的民族性、多元性,并不否认各民族在解决同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中体现出人类共同要求的普遍性文化,即具有世界性的人类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它代表着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本身就包含着世界性的价值取向。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普遍性包含在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