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2013-07-01 01:52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对策

利用中学思想政治课对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课堂教学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受地域文化的洗礼,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建设,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营造浓郁的氛围。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进行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手段。
3.1以现有的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为依托,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
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应充分发掘教材中与民族精神相关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初中阶段,初中一年级教材包含有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通过学习上册中的第三课(磨砺坚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第四课(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第五课(正确看待自己 增强自尊自信),让学生了解坚强的意志有哪些表现和作用,使学生明白应该自觉磨砺意志;让学生知道人生中难免有挫折,必须在挫折中奋起,培养承受挫折和开拓进取的品质;让学生懂得“人贵有自尊自信”,应该正确认识自尊自信和培养自身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结合下册中的第七课(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渗透“诚实守信”的教育。第九课(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事迹以及面对美国女学者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回答开头,使学生立刻捕捉到华罗庚那爱国的挚情和崇高的理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就能让学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生知道什么是爱国情操,应该怎样去培养这种高尚的情操。
初中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四课(依法保障、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下册中的第十四课(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和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第四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第十四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有着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青年学生应该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结合第十五课,可以对学生进行见义勇为、勇敢不屈精神的教育。
初中三年级教材着重进行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可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全面把握先进文化的含义,进一步明确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知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还可结合“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在初中阶段,可结合上述内容的教学,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知道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高中阶段,高中一年级教材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观点的教育。政治教师可结合经济常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平等、竞争、法制和民主等观念。但相对来说经济常识的内容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联系较远些,所以本文在此不做阐释。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高中二年级教材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观点的教育,同时结合进行科学人生观的教育,说明青年学生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哲学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主观能动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原理和观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以高三政治常识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
第一,在“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的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政治常识一、二课讲授了国家、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知识,旨在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自觉履行义务。但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及西方对国家、民族观念的削弱和否定,使学生对国家观念逐渐模糊和淡化,因而有必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意识。充分利用教材第61页资料卡有关爱国主义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们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感情,它是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动员和鼓励人们为自己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的内涵十分丰富,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对外来侵略者无比仇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作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结合起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教学中,渗透党开辟了培育民族精神的新境界,增添了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使民族精神焕发了新生机,以及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开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发展民族精神内涵,富有培育意识的政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民族精神的培育须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而开展,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发扬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自立精神、开放精神、竞争精神、效率意识、兼容精神、民主法制精神等等,培育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科学精神,要求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使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气派,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增添民族精神新内涵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①中华民族正是在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的激励下,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上一篇:沈从文“抽象抒情期”的文化阐释视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