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2)

2013-07-01 01:52
导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决反对腐败,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防止和反对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是要靠教育,二是要靠制度。这里的教育就包含着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精髓的民族精神教育。勤劳勇敢是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中华民族依靠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缔造了中华文明,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世代不息的力量源泉,它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是战胜各种风险的精神动力。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党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标。
第三,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统一的教育。
民族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是处理国家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这一片热土,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为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有分裂,但总的来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高度的整体感、责任感,在于各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互助、共同发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对中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颠覆祖国的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尤为必要。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团结,历史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辉煌的中华文明史册。第二,让学生懂得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有些中学生认为,民族团结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让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洽,谁也离不开谁。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靠各族人民其中包括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可见,维护民族大团结,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第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针对学生对加强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如果在教学时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该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例如,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兴建了许多大工程,如青藏铁路、乌鲁木齐——库尔勒铁路的开通,吐—哈油田的开发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四,在“国际竞争”、“坚持对外开放”的教学中,渗透文化力、吸收先进文化和抵制西方腐朽文化侵蚀的教育。
当今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力量当然包括民族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国际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国防等物质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等文化力的竞争。
在对外开放中,一方面要善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必须警惕和抵制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思想文化控制和占领别国文化阵地、消解别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图谋。
除了充分发掘现有教材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素材之外,中学思想政治课还需要增加民族精神的内容,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相关专题教育,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适时举办时事政策和形势报告会,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使教学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材中所增加的内容应围绕学生的生活来组织,使教材内容生活化,也就是说,选取那些学生感同身受的例子,而非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例如,讲到爱国,要从普通人的言行出发,更要从学生生活周围选取事例,而不能只举名人的爱国事例。要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伟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高不可及,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实践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则,这样会使学生从认真搞好教室、家庭卫生,维护生活环境的清洁,注意自己外观言行的得体,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帮助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的过程中,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各级学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结合,紧紧围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增加民族精神教育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既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政治经济形势,更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
3.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结合政治教材中与民族精神相关的内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能局限于教师的理论说教和学生的死记硬背。通过调查,有92.0%的同学比较反感这种做法,大部分同学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灵活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精神的教育过程中。对广大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应当遵循养成教育和感悟教育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师生互动、情景模拟、心理疏导等新颖的教学模式,采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上一篇:沈从文“抽象抒情期”的文化阐释视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