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5)

2013-07-01 01:52
导读:著名的地域文化之一的湖湘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它成长于辽阔富饶的三湘大地,糅合了中原文化与楚蛮文化的芳馨神韵,因为承传了楚文化的主旨

著名的地域文化之一的“湖湘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它成长于辽阔富饶的三湘大地,糅合了中原文化与楚蛮文化的芳馨神韵,因为承传了楚文化的主旨而形成于浩瀚楚域之湘、资、沅、澧而得名。考证湖南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不难发现,湖湘人民特别崇拜炎帝、祝融、舜帝、屈原等几位远古英雄,年年岁岁奉祀为谨。这些远古英雄都曾在湖南生活或活动过较长时间,甚至把宝贵的生命奉献在湖南这片热土上。湖湘人民为他们建有特殊的祭祀场所,如株洲炎帝陵、南岳衡山的祝融峰、永州九凝山舜帝墓、岳阳汨罗的屈子祠。以祝融为例,《国语•郑语》和《史记•楚世家》都曾指出,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名重黎,系高阳氏颛顼之后,任高辛氏帝喾的火正。火正的重要职责是观测天象,确定农时,冬季适时“内火”(保存火种),以备来年启用,春时“出火”,烧荒以备耕种。“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①在那刀耕火种的岁月里,火种和农时直接维系着人类的存亡。祝融自然成了楚人心目中的能带来光明和希望的火神与农神。南岳衡山的祝融峰,既是祝融观测天象以正农时的处所,也是后人缅怀和祭祀火神祝融的地方。
综观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屈原的精神品格及辞赋创作是其最为直接的源头,他的“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和“上下求索”的创新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崇高品格的象征。(2)春秋时期,楚人的“荜露蓝蒌、跋涉山林”(“荜,一作‘暴’。”骃案:服虔曰“荜露,柴车素木辂也。 蓝蒌,言衣敝坏,其蒌蓝蓝然也”。“草行曰跋,水行曰涉。”)的创业精神和宋明理学的“经世致用”、“为天下福”的理想追求,不仅是湖湘文化本质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3)从火耕水耨的农耕文明到楚铸汉帛的工艺光辉,从谭嗣同、唐才常的强国抱负到毛泽东、刘少奇的治世方略,湖湘文化曾经深刻地影响着历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尤其是20世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道德、品格的形成。①可以说,湖湘文化所蕴含的坚贞不渝的爱国热情、荜露蓝缕的创业精神、上下求索的科学态度,经世致用的理想抱负、勤劳进取的意志品格、福祉天下的民本思想,不仅铸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伟人匡世济民的襟怀和指点江山的志向,也曾对20世纪中国的命运与前途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湖湘文化的本质精神,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更有利于在继承中华民族丰厚深广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先进的新时代民族精神。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中宣部、教育部所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动人、以理服人。”由此可见,开发和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是保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成功的关键。通过了解湖湘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现代资源,发现这些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精神教育价值,十分值得德育工作者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都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德育资源,对于学生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湖湘地区的文化精神,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湖南的中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第一,形象教育法。这是参考了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道德教育模式。现在学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形象范例,主要是革命先烈、老一辈革命者、英雄模范和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他们是大家公认的榜样,在人们的心目中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离学生比较远,可信度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立足于湖湘地区的文化精神,用形象教育法将抽象的民族精神教育要求具体化。由于是真人真事,说服力极强,不仅增强了榜样的感染力,而且更增加了榜样的可信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榜样是活生生的,他们就在我们中间,我们每个人通过学习,都可以成为榜样那样的人物。因此,利用本地方文化精神,必须从学生生活的环境出发,开展形象教育。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形象”。如家乡的伟人、老红军、老民兵、劳动模范、优秀知识分子、革命烈士等等。然后是建立“形象”。把寻找到的零散的、缺乏条理的“形象”,浓缩成有序的、集中的“形象”。利用“三会”,即“晨会”、“升旗会”、“班会”进行宣传,在全校广泛开展“颂英雄、学英雄”的活动。最后是学习“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过程需要反复学习,在学习中完善,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知不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亦如此。形象教育所提供的“形象”,创造性地创设了学习“形象”的阵地,加速了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这样既达到了我们培养人的目标,又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熏陶了青少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中国大学排名


第二,德育基地教育法。中学德育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专门场所和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开拓和建设校外德育的场点营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为此,我们一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伟人的故乡,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以及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民族精神教育重要的资源。教育贵在寓教于活动中,由于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使其具有了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传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充分说明了利用德育基地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上一篇:沈从文“抽象抒情期”的文化阐释视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