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3)

2013-07-01 01:52
导读:从先进文化的任务、实质看,就是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程

从“先进文化”的任务、实质看,就是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着多样的文化传统、艺术爱好和生活习俗。这就要求“先进文化”在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必须具有多样性,向人民群众奉献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以适应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上呈现出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这样的层次结构,这就要求在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中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德”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在港澳台和海外侨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丰富多彩的题材、体裁、风格、流派、方式和手段等并存。这也是文化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只有这样,“先进文化”才能充分发挥出它在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整合功能中的积极作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增强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科学知识和科学伦理。
中国先进文化不是单调刻板、机械划一、孤芳自赏的“一枝秀”,而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百花园”。借口指导思想一元化,推行一家独尊的文化专制主义,或借口文化多样性、多元性,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都是错误的。实际上,中国先进文化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并行不悖。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使“先进文化”繁荣、兴盛;只有提倡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先进文化”中的指导地位,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中国先进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只有从发展的角度,在运动中,在事物矛盾统一体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特征。事实上,上述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内在统一。这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优势和长处,这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特点和特征。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结  语

认真梳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立足于历史事实,从动态中揭示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规律、特点,是现、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初步描叙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概括,其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一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程,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且受文章篇幅结构的限制,只是作了总体把握和粗线条的描述,有的地方色彩浅淡,甚至断线也是可能的。
二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是一个值得大力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宏观上总结了六条基本经验,并没有囊括全部内容,而且每一方面也只是浅尝辄止,还缺乏深入的阐发。至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注  释:
[1][2][8][9][10][12][13][14][15][39][42][4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33] 列宁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陈先达•静园论丛[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47]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43][56] 张闻天选集编写组•张闻天文集,第三卷[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16][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7][18][19][20][22][23][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5] 赵剑英编•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26]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7][45][49][5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8][30]][31][54]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9][3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2] 本书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4] 江泽民•关于加强党校建设的几个问题[N]. 人民日报,1990—06—12.
[40][41][46][5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6] 参见郑永廷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7] 胡锦涛•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J]. 求是,1995,(18).
[38]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8][53][5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0] 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选集,第1~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选集,第1~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 毛泽东文集,第6~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邓小平文选,第1~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7]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张闻天选集编写组•张闻天文集,第三卷[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9]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0]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1]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下)[M].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