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3 强化亚太防御
东亚是对资本主义阵营与共产主义阵营争夺的一个重要的阵营空间。美国认为在这一地区拥有稳固地位和与美国友好的势力的发展,将会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安全和美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相反,一个被共产主义阵营完全控制的东亚,将严重威胁美国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安全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使苏联不至于威胁美国在该地区的安全,美国要“遏制和减少苏联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严密防范苏联势力在这些地区的发展。[185]美国用对台援助方式强化了美国对东亚政治局势的影响和控制。在朝鲜爆发战事后,台湾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认为“把福摩萨和澎湖列岛纳入美国远东防御体系会符合美国的利益” [186]。美国对台湾经济援助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安全,争取台湾以一个政治上的盟友,而非一个政治敌人,出现在美国的东亚战略防御线上。作为美国东亚防线上的重要一站,如果台湾“失守”,很有可能造成共产主义在东亚外围的多米诺效应。台湾的战略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福摩萨不仅对美国的沿海防御而且对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菲律宾和香港,也非常重要”,只有“它掌握在与这些国家友好的政权手中,才符合它们的利益” [187]。“对外经济援助是一种外交技巧,或者说它是一个国家实现它试图让其他国家或地区达成的目标的一种途径。”[188]美国通过经济援助达到了控制和支配台湾经济命脉的目的,以经济援助等方式为诱饵,对台湾决策层形成强力掣肘,实现了对台湾的全面影响和控制。美国以经济援助为工具,达到了在台湾这个重要防御点上布置美国力量的目的,确保了东亚防御线的安全。这样东亚的政治版图明显发生了变化,台湾作为一个坚定反对共产主义的力量,一方面成功地防止了共产主义势力在台湾的扩张,扩大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台湾也成为了美国与东亚大陆上的主要战略对手中国斗争的一个场所和基地。美国提供经济援助的目标“首先是增大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势力”。[189]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通过非战争的手段在力量上减小共产党中国在亚洲的相对地位” [190],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设法离间中苏关系和设法延缓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外,就是加紧对东亚防线的建设和援助了,即通过经济等方面的援助“发展亚洲非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 [191]。
4.4 谋求地缘优势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地缘政治战略中的重要策略。在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192],它会连带着其他因素出现,给国际政治带来影响。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是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内容。台湾对美国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美国历代战略家的共识。这种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准将佩里(Mathew C. Perry),1853到1854年,美国为迫使日本开关,派佩里率舰队远航日本,他同时受命带两只军舰巡航台湾,并在基隆登陆,以访问为名,实际进行资源和军事战略地位的调查。他返国后,即建议美国政府占领台湾。他认为:“台湾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于作为美国商业的集散地,从那里,我们可以建立对中国、日本、琉球、交趾支那、柬埔寨、瞿罗、菲律宾以及一切位于附近海面的岛屿的交通线……台湾在海军及陆地上的有利位置,是值得考虑的。另外一点,该岛直接地面对着中国的许多商业口岸,只要在该岛驻泊足够的海军,它不但可以控制这个口岸,并且可以控制中国海面的东北入口……” [193],在美国看来,台湾不只是一个优良的商业口岸,更是一个优越的军事基地。与百年前相比,台湾的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对美国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欧亚大陆处于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中的中心地带,对于美国来说,台湾和中国沿海邻国则属于典型的边缘地带,处于马汉《海权论》中所指的“侧翼的位置” [194]。马汉在《海权论》中认为,某种程度的压力或攻击施加于侧翼比施加于中间地带更为有效,因为集中力量在侧翼的防御行动更容易开展。[195]在战后美国冷战对峙中,欧亚大陆无疑成为了冷战的中心地带,而太平洋西岸岛屿则成为了边缘地带。根据马汉的理论,美国沿太平洋西岸岛屿等边缘地带的扩张比起直接与苏联在欧亚大陆的直接对抗要来得更加有效和实际,因此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也丝毫不亚于在“中心地带”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