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对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动因(6)
2013-07-28 01:21
导读:[186] [187]陶文钊.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Z].第二卷.上册.第174、171页. [188]Janine L. Bowen.Foreign Aid and Economic Growth: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shg
[186] [187]陶文钊.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Z].第二卷.上册.第174、171页.
[188]Janine L. Bowen.Foreign Aid and Economic Growth: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1998.P9.
[189] Janine L. Bowen.Foreign Aid and Economic Growth: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1998.P135.
[190] [191]陶文钊.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Z].第二卷.上册.第162页.
[192]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263页.
[193]转引自赵宝煦.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1997(1)
[194] [195](美)马汉.海权论[M].萧伟中、梅然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第228、228页.
[196] [197] [198] [199]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M].第261、260、261、261页.
[200](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 阎学通、陈寒溪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第167页.
[201](美)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和平
地理学[M].刘愈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07页.
[202](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译.第167页.
[203]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M].第5页.
[204]梅孜.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Z].第71页.
[205]陶文钊.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Z].第二卷.上册.第349页.
[206](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译.第173页.
[207](美)马汉.海权论.萧伟中、梅然译.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