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国对台湾经济援助的演变过程(3)

2013-07-28 01:21
导读:这一时期的援助解决了台湾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即通货膨胀,由于物资供应不足,物价上涨,民众对货币失去信心。要恢复经济,稳定民心最重要,要稳

这一时期的援助解决了台湾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即通货膨胀,由于物资供应不足,物价上涨,民众对货币失去信心。要恢复经济,稳定民心最重要,要稳定民心,“稳定物价实重于一切”[50]。实际上,在此之前,台湾国民党内政要为摆脱危机,都纷纷为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而摇旗呐喊,为争取美援而努力。1950年3月3日,阎锡山就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中提出,为实现财政平衡,稳定物价,要努力“争取美援”[51]。在美援到达后,台湾岛内物价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到1952年,台湾的“物价上涨幅度已降至20%左右”[52]。至此,台湾基本上摆脱了长达7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解决了困扰台湾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最大难题,为台湾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美国提供了2年援助后,台湾的经济得到恢复,到1952年,台湾的农工生产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加上物价波动的逐渐缓和,由表1可见,台湾经济在1945年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已经基本上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有的产业如水泥、造纸、发电量等产业甚至超过了战前的最高水平。“1952年是台湾经济的基准年,标志着它在经济上从十年战争和政治、经济动乱中恢复过来。”[53]

1.3 1953—1961年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
1953到1961年期间,东西方冷战形势异常激烈,美国为谋求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安全,继续加强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提高台湾防御共产主义渗透的能力。
1953年,宣称以积极态势与共产主义进行斗争的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他执政期间对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艾森豪威尔是一位对外援推崇倍至的总统,把盟国和中立国作为优先的援助对象。他几乎把他的每一个交际宴会,都用来说服他的客人,使他的朋友成为外援的使者。[54]他上台时,美国国内反共的麦卡西主义盛行一时。他任命了一批极端反共的人物担任白宫的重要职务,参与美国政策的决策。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和扩展成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战略出发点,并鼓吹“国际共产主义同自由之间的冲突已经呈现出一种新的复杂情况”[55],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中国自然成为了其眼中钉肉中刺。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万变不离其宗,均为美国“遏制”政策的翻版。台湾是美国东亚防御线上的重要一站,台湾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台湾防御能力的大小,为确保台湾在东亚防御线上的实力,美国更加紧了对台湾的援助。这个时期美苏争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为增强阵营资本,美国也谋求与“世界上目前尚未卷入冷战的地区的友好与合作”[56]。对付苏联利用核武器优势,宣称的“吸引和争取目前世界上尚未卷入冷战的地区对其效忠,并孤立美国”。[57]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东亚的政治地图上,形势并没有朝着美国预计的方向发展。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让美国在东亚地区的自信心大受打击,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的遏制,声称美国在东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由于一个与苏联结盟并得到苏联支持的侵略性的强大政权控制了中国而对美国和自由世界造成了威胁”,“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具体到亚洲就是要遏制中国”。[58]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党国家阵营的一员,会时时与美国保持根本的对立。[59]为了扩大资本主义阵营在东亚的力量,美国在东亚地区充分吸收非共产党国家和地区,均对其“有选择地予以帮助”。[60]台湾作为美国远东防御体系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要“维护台湾的安全,使其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61]对此,美国声称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甚至冒引发全面战争的严重危险”,获得在这些地方的支配权。[62]试图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与苏联相抗衡,力图使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从苏联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1953年11月6日美国出台一份题为《美国对台湾及中华民国的目标和行动方针》的NSC146/2号文件,文件指出,不使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是远东防御政策的基点。[63]而此时与台湾共同防御条约的时机尚不成熟,为了保住台湾这片处于共产主义阵营外围的土地,美国开始加大援助力度,为了使台湾不至于因为经济上的贫困而引发政治危机而向共产主义阵营靠拢,或曰为防患于未然,美国决定加大对台湾经济援助以稳住台湾的政治阵脚。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援助也开始由军事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经济援助为主。因为美国已经逐渐意识到用战争的方式来改写东亚的政治地图已经越来越困难,并且也开始认识到,单靠美国的军事援助来增强整个阵营的实力,将使美国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还不如让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其各自的经济,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来增强防卫能力,从而增强整个资本主义阵营的实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面对日益严峻的冷战,美国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看作一个整体,提出的政策和措施也是从整个集团的利益出发的,用美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自由世界的团结为基础的”[64]。此时,美国国内的麦卡锡主义横行,给艾森豪威尔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的形成助了一臂之力。认为“世界已经大大地缩小了”,如果亚洲和远东地区“假如丧失了自由并为侵略者所统治的话,其所产生的世界性后果将会危及到自由世界的安全。”[65] “决不能由于我们的疏忽而迫使他们从那些宣布敌视自由的人那里得到援助,最后实际上成为这些人的仆人。”[66] 台湾成为了美国的在东亚反共联盟中的主力。1954年2月8日艾森豪威尔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上指出,美国在远东的关注对象首先是印度支那,其次是台湾。可见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依然十分显要。因此1953年后,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数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美国更加有义务承担起护送台湾经济顺利发展的义务和责任。1954年苏联以反殖民主义为口号,开始大规模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开展经济外交。为了维持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威望和权威,美国随即增加了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援助以回应苏联的援助攻势。美苏双方考虑到经济援助既能发挥笼络同盟和国际宣传的作用,又不至于引起美苏之间的直接的武力冲突,引起世界战争,因此,美苏双方开始了以经济援助为手段的扶植各自势力的冷战对抗,美苏之间甚至发展到“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竞赛”[67],对外经济援助竞赛成为美苏对抗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一篇:论美国对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动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