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传统审美意识的嬗变看“审丑”主题的出现(3)

2013-07-30 01:03
导读:现代艺术除了各方面都为丑扫清了障碍之外,其艺术内求的主张更是 丑走向独立地位的内在而深刻的原因。下面,我们以几个现代派艺术的追求为例,对

现代艺术除了各方面都为丑扫清了障碍之外,其艺术内求的主张更是 丑走向独立地位的内在而深刻的原因。下面,我们以几个现代派艺术的追求为例,对“审丑”作进一步的具体探察。
野兽派不承认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在作品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经过艺术家思考的现象和对象,而是记录无意识的情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其代表人物马蒂斯认为油画、素描,甚至肖像画中,打动人的力量并不依赖“精确地复制自然的形态,也不依赖耐心地把种种精确的细节集合在一起,而是依赖美术家面对自己选择的客观对象时他那深沉的感受,依赖美术家凝聚在其上的注意力和对其精神实质的洞察。”[28](P184)法国画家弗拉曼克则认为:“人不作画,人作他的画。我的努力方向,是使我回到下意识里朦胧睡着的各种本能里的深处。”[26](P246)
未来派在《未来主义合成戏剧》里宣告:“把我们的才干从潜意识中,从捉摸不定的力量中,从纯抽象、纯理智、纯幻想中,或从自己的履历中,从追求实物的愿望中发掘出来的一切东西(不管它如何违背真实、如何离奇古怪、如何不符和戏剧传统),统统搬上舞台。”[29](P22)这尽管是戏剧主张,但同样体现了未来派对其它艺术样式的追求。立体派则认为“内在的真实”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多利瓦尔的话不无代表性:“立体派画家对对象的忠实是这样一种忠实,即他是在自己的内心寻找它们,不受逼真和任何变化的束缚。”[30](P32)
康定斯基作为抽象派的代表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以神秘的、难以猜测的方式,从‘艺术家内心’莫名其妙地产生出来的。”[30](P126-127)在康定斯基看来,抽象的形式,艺术家不应从自然吸取,而应从“内心”获得:“他睁开的眼睛应该转向内心生活,耳朵应该永远倾听内心需要的呼声……这是通向表达神秘需要的唯一途径。” [30](P125-126)超现实主义把探寻人们的内心世界当成了最高意趣。他们认为创作就是艺术家仿佛把一只桶下放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去,从中捞取一种通常隐蔽着的,处于理性能够理解的界限之外的东西,这桶里固定下来的东西就是艺术作品。艺术家不知道“为什么”创作,也不知道“怎样”创作,只是“自动”创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而言之,无论是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还是意识流,他们都根据内在真实的原则来创作。也就是说,他们艺术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表现作为一个崭新的美学概念与模仿或再现截然不同,无论是模仿还是再现都是在理性观念的控制下进行的,而且始终有一个对象世界作为参照,而表现则本身就在生命的不可分割的川流之中,任何一种表现都以整个生命参与其中。应当指出,现代主义的“表现自我”与19世纪浪漫主义的“表现自我”是有区别的。浪漫主义强调的是“作者自我”,因此作者本人常出现在作品中代替主人公,或使主人公成为作者的化身。而现代艺术强调表现的是“人物自我”,这种表现意味着主体的审美意识或者主体之作为真正生命的东西,通过抽象的形式或者主观创造的形式实现出来。这里,表现本身成了美学的核心问题,对象的美与丑退居次位。表现作为生命最本质的精神活动的直接呈现,无所谓道德与非道德,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对生命深处绝对之存在的去蔽,因为真实的存在荡漾于自由敞开与生命澄明之中。尽管现代艺术不直接指涉道德,但当真正的直觉把内心那终极的东西掏呈出来的时候,人们却抵达了存在之“真”。当然,这种内在的真与传统艺术外在的真已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于是在传统看来是非美的一切,只要能表达内在的真实,现代艺术皆取而用之。
对内在于主体精神原则的完全依赖,使现代派艺术走向了主观创造的单一道路,世界被统一到了主体方面。这种主体的精神与由理性控制的、与人有关又超越人的,带有神性的旧形而上学的精神完全不同,它与生命紧密相关,当它把作为主体自身拥有的本质归还给人之际,也便烙上了深深的非理性印记。把世界加以内化,把世界溶于人的心理活动,无疑解放了人的感性生命。这种对人的解放,这种对人的生命内在原则的确认,较之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解放人的纯粹生理和理性来说,似乎更加彻底。因为文艺复兴对人的解放止于对人的感性的承认和对人的理性的信仰,而这次则把人的生命本身诸多方面集聚在直觉或无意识名下,并赋予它非理性的精神实体性质。因此人们不必通达彼岸世界而能获得世界的本质,不必通过对象世界而能获得那生命的最高存在。一切皆在主体本身之中,通过直觉或通过这种内在原则的表现,就能获得这种本体与实在,从而拥有生命的真正的底蕴。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但,这种解放,这种由心理原则对世界的统一,是一种通过否定的统一和解放。因此对立的方面,那客观的对象世界只是被闭目不视而已,并非确然不在。相反,在异化现实逼迫与内在心灵漠视的双重挤压下,艺术更以狰狞的面目出现。这种通过否定客观世界而达到的统一,从未有过真正的内在宁静,而是挣扎于惶惑、迷乱之中。为保持这单一的内在原则,为保持直觉的单纯性,艺术家不得不与仍然存在着的对象世界进行斗争。在这种艰苦的斗争中,无对象的单纯直觉或表现,仍然刻上了那与之争斗的对象世界的刀光剑影。于是直觉的审美不但没有获得宁静,反倒更加处于骚动不安、挣扎扭曲之中,这正是现代艺术着力表现丑的内在动因。同时,当现代艺术把对不可表现的表现当做艺术的内在精神时,也无可避免地在形式上要把艺术引向丑。因为对不可表现的内在精神进行表现,就必然要借助有异于常态的形式。当“表现”要把这种非常态的形式借用来表达纯粹直观的东西,变形、扭曲和抽象就成为必然。于是,丑也就成了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西方现代艺术以“丑”为核心的外部根源是引起信仰失落和价值虚无的异化现实对人的生存境遇的逼迫;这种逼迫又进一步导致了理性的蒙难与非理性的张扬,藉此,“审丑”获得了理论通行证;随后,艺术在转向内求的过程
中潘多拉的黑暗魔盒被打开,丑于是成了一个世纪话题。
 

上一篇:分析英国欧洲政策的转变 下一篇:从社会生活与哲学观念的变化看“审丑”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