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生活与哲学观念的变化看“审丑”意识的(3)
2013-07-30 01:03
导读:2.挖掘潜意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人们揭示了非理性的潜意识。这一思潮的突出代表人物是柏格森、詹姆斯、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他们
2.挖掘潜意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人们揭示了非理性的潜意识。这一思潮的突出代表人物是柏格森、詹姆斯、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他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艺术。下面以柏格森和弗洛伊德为例略作分析。
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不息的、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过程,是一种宇宙的运动。为此,他提出一个“绵延”的概念,所谓“绵延”,是一种神秘化的过程,它不是量的意义上的时间,而是指绵绵不断的质的变化流。通过这一概念,柏格森旨在建立人的生命的纯粹的时间形式。他认为人的生命自我被割裂成两份:即基本的自我和空间化的自我。基本的自我就是那未被理智切割,未被投身到空间中,从而保持着自身绵延的整一性和不可分割的自我;空间化的自我就是被理性或科学分割的自我,它被投射到空间中并列排置,从而获得彼此外在性。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不在时间内展开;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生活,而是为了外界而生活;我们不在思想而在讲话;我们不是自己在动作而是在被外界所动作。因此要恢复人的自由,并自由地动作,重新拥有基本的自我,就必须回到纯粹的绵延中。那么如何去把握这纯粹绵延中的生命本身呢?在柏格森看来,只能用直观去把握。这样,他又提出“直觉”概念。“所谓直觉就是指那种理智的体验,它使我们置身于对象的内部,以便与对象中那个独一无二、不可言传的东西相契合。”[14](P83)
柏格森还认为,生命的意向就是通过若干线条而表现的简单运动,或者说把这些线条结合起来并赋予意向的运动。一般情况下这生命的运动是被掩盖的,而艺术家则企图表现或揭示这种运动,他通过一种共鸣将自己纳入这运动中去,也就是说,他凭直觉的努力,打破了空间设置在他和创作对象之间的界限,从而进入对象的内在生命中去。这种对时间的体验及强调,实际上就是空间“时间化”。鉴于时间形式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它从我们自身内部的黑暗之中取得,并且就是生命自身的形式,因此作为生命的表现,采取时间形式就是它的最佳选择。而处于绵延中心、变动不居的生命被投射到外在空间形式,则是对内在生命的最大的扭曲。只有采取时间形式,它才在自身的家园中。与此同时,时间形式恰恰也使得表现的艺术能够彻底摆脱自然和一个与主体对立的对象世界,而在自身范围内表现和创造,再也不受外在空间和物象的约束。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初叶立体主义、野兽派、未来主义以及意识流等,将自然物象的三维空间变成平面并将其解体,以及变成“意识中流动的东西”的美学追求的内在依据。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被称为“无意识之父”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意识、梦境、性欲本能等心理分析理论。他认为性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7](P9)无意识和性欲本能不仅是精神的内容,而且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根源。在他看来,人的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它不断地寻求满足,遵循快乐原则,然而现实文明却对之进行抑制。与外部压抑相协调,人自身存在三重人格,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冲力,代表无意识的本能,而自我和超我则代表现实原则对其进行压抑。压抑的实质就是把无意识本能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但它却不能消灭本能。因此,本能在“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就选择其它“非性”的通道转移和替代,这就是升华。可升华并非人人可为。这一超越于性目的,通过精神内求寻得满足又可逃避意识检查的幻想,对缓解性的压抑和苦闷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那种“内求”的艺术家来说,正是用幻想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解卸压力的。至此,弗洛伊德便把他的无意识、性理论与艺术接通了。
弗氏把艺术与性力联系起来,并认为审美快乐不仅来自被压抑的愿望的实现,而且来自性的兴奋,以及无意识内容对于理性反叛的解放感和犯罪感。这样,美便具有了完全非道德的性质,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一种“丑”。当弗氏把无意识本能当成艺术的原动力时,我们发现,从叔本华的意志到尼采的强力意志再到弗洛伊德的本能意识是一脉相传的非理性化过程。在本能冲动与自我压抑下产生的艺术,要么本能过于强烈而带上惊世骇俗的放纵感;要么为躲避自我的检查,本能采用隐蔽的、荒谬的、变形的、甚至变态的形式出现。正是这种泛性学说把丑,把恶魔般的、怪异的、癫狂的、厌恶的、畸形的、扭曲的、非规则的、非对称的、不合比例的东西作为艺术的内在方面,从而使艺术迥异于传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当然,仅仅把无意识当成艺术本源无异于梦呓,所以弗洛伊德在提出无意识本源作用后,又意识到了无意识幻想意义何在的解答必要性问题。于是,他进一步指出,无意识作为生命本身的东西尽管被隔离在意识之外,但它能自发地创造自身的对象,使艺术家的创作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这样,无意识的自主性又与柏格森的直觉说“通电”了,这正是现代艺术家寻求精神自由,解除人性压抑的真正潜藏动机。无疑地,未来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现代派深受其影响。需补充说明的是,弗氏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并不是一个纯哲学流派,但是其非理性的潜意识理论对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化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审视文明。更广地看,非理性主义的冲击还不只上述几个流派,近百年来的原始文化研究、纯语言哲学、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流派的理论坐标显然已经越出了理性的范畴而滑向了非理性。下面我们仅以福柯为例略作评介,力图窥一斑而知豹。
福柯是法国现当代最具叛逆精神的思想家,也是西方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西方文明的解析是令人惊心动魄的。对精神病进行研究的《精神病与精神失常》是其透视文明的第一站,该领域的考古式研讨向人们展示了精神乃至整个意识鲜为人知的屈辱与悲哀。《性意识史》将最令人苦恼也最让人萦怀的性生命意识赤裸裸地摆在矫柔造作的人类面前。《词与物》对人类的文明形态作了深入的剖析,它在理性和科学以及人类经验的统治网络上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隙。《监禁与惩罚》从西方监狱和酷刑的发展过程,揭示了文明的残酷诡谲和
政治理性的霸权特点。总之,福柯摧毁了西方理性与科学的权威,解开了人文主义的堡垒的暗点和消极层面。他的学说透视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其解析之深刻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从叔本华的上帝远去到尼采的“上帝”死亡,再到福柯的“人”的死亡,西方现代艺术完成了由“美”到“丑”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