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战国时期妇女社会地位沦落的主要表现(4)
2013-08-02 01:05
导读:可以说,韩非提出天下之常道,是以法家的政治眼光,针对春秋战国时期两性伦理紊乱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深刻教训所做的历史性总结。它既是这一历史发
可以说,韩非提出“天下之常道”,是以法家的政治眼光,针对春秋战国时期两性伦理紊乱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深刻教训所做的历史性总结。它既是这一历史发展阶段妇女社会地位沦落的极限标志,又是后世“三纲”礼教之滥觞。他的“男尊女卑”言论对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沦落产生的影响,就并不亚于儒家。
总括起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妇女社会地位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研究课题。研究这一历史发展阶段妇女沦落为奴的原因、表征及对后世妇女史产生的影响,不仅对于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妇女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从妇女研究的视角深层解读西周至秦汉的社会发展史,深层解读先秦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历史,都大有裨益。而研究这个课题,不仅要涉及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婚姻庙祭等礼制,并且还须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和封建经济私有制的确立,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以及先秦儒、墨、法三家的性别观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历史发展阶段妇女的沦落为奴,就是西周王朝这些制度产生的历史惰性和这一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社会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要将如此庞杂的信息理顺归类,进行综合分析,本身就有较大的难度,加以《国语》、《左传》等史籍的文字比较艰深,而笔者又刚开始涉足妇女史研究领域,对它的很多理论与研究方向还不知深浅,因此,所撰毕业论文的疏漏、舛错之处在所难免,就恳请导师和各位专家评审加以指正,给予教诲!
参考文献:
[1]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3][112]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4]左丘明.左传•桓公三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5]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六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6]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九《范睢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7][14][52][120]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8]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九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9]韩婴.《韩诗外传》卷二,二十一章《楚狂接舆躬耕以食》[M].长沙:岳麓书社,1994.
[10][76]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墨翟.《墨子》卷八十六《明鬼》(下)[M].长沙:岳麓书社,1991.
[12]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15]左丘明.左传•二十五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16]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17]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M].长沙:岳麓书社,1988.
[18]《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9]刘向.《战国策》卷十一《齐策四•齐人见田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0]刘向.《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有人恶苏秦于燕王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1]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2]《国语》卷十一《晋语五•臼季举冀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3]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4]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M].长沙:岳麓书社,1994.
[25]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九《张耳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6]戴圣.《礼记》卷三十三《丧服小记》(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7]《国语》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8]《诗经•小雅•斯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29]路育松.从《史记》看西汉中期以前的妇女地位[J].浙江学刊,2000年第4期,116.
[30]谢苗诺夫(著),蔡俊生(译).《婚姻与家庭的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1]《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十三经注疏本)[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32][33][34][10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节《家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5]摩尔根.古代社会(下)[M].北京:商务书馆,1977.
[36]墨翟.《墨子》卷六《非攻》(下)[M].长沙:岳麓书社,1991.
[37]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四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38]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39]《谷梁传•鲁定公四年》(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0][48]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张守节《史记正义》注引《三辅旧事》北京:中华书局,1959.
[42]墨翟.《墨子》卷十五《号令》[M].长沙:岳麓书社,1991.
[43]商鞅.《商君书》卷三《兵守》[M].长沙:岳麓书社,1990.
[44]刘向.《说苑》卷七《政理》[M]. 长沙:岳麓书社,1994.
[45]《国语》卷十《晋语四.文公修内政纳襄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6]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7]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9]墨翟.《墨子》卷一《辞过》[M].长沙:岳麓书社,1991.
[50][102]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51]刘向.《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3]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4][77]刘向.《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魏王遗楚美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5]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
[56]戴圣.《礼记》卷五十《哀公问》(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7]《 孟子•离娄章句上》(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8]荀况.《荀子》卷三《非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8.